《围城》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二 )


而那些善良的,原本可以真实坦诚地生活的人,或为维护所谓的体面,或为生计所迫,不得不违心地做事说话,没法过的自由洒脱 。
小说突出的特点就是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如,经典名句: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 。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经过比喻很容易让人体会到其间即夸张又生动的相似之处,使读者印象深刻 。

《围城》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这两天刚看完《围城》这本书,故事的更概是这样的,主人公方鸿渐在回国的船上与同船的鲍小姐有些青睐,初尝了爱情的滋味,但却有另一位大家闺秀苏文执小姐对他有了好感 。回国后,他通过苏认识了她的表妹唐晓芙,不想方却对这位唐小姐产生了好感,但由于某种原因,两人的感情也并没能长久 。
后来经过好友赵辛楣引荐,同去三闾大学任教,同行时又认识了孙柔嘉小姐,俩人也不过是普通朋友,可最终走到了一起,不过他俩的感情实在糟糕透顶 。书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说这本书“锱铢积累”而写成的,没有明确的故事线索 。语言平淡无奇,所写之事也只是人间的是是非非 。不过书中却始终贯彻了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婚姻感情犹如围城,城外的人想进去,城中的人想出来”,这也许是作者的得意之处吧 。

《围城》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用了几个月的时间才断断续续地读完,算是“锱铢积累”了吧 。每次读完一个片段就会让自己反思很久,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人物地刻画和心理描写真实得可怕 。就像杨绛先生说,年轻时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后来才发现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 。现实中方鸿渐这样的人很多,方鸿渐有想法却没主见,有抱负却没能力,有善良却没果断,归根结底还是性格的懦弱,亲手把“围城”垒得更加坚固 。“你不讨厌,可是全无用处”真是讽刺和无奈 。
人生何处不围城呢?学校、工作、婚姻、生活都是,可别忘了,这城是你自己进去又不停加固的呀,确切说选择即实施,这城是你自己垒起来的,实在不行,你还是可以出得一个城换得另一个城不是?不要说城墙太厚,锁太结实,不就费的力气大些,成本太高了点吗?不愿意殊死一搏,那就在城里老老实实呆着呗,抱怨啥呐喊啥呢?殊不知这在外人看来,跟鬼哭狼嚎没什么两样 。我有我的围城,它绝不是我理想的模样,可我只给了自己两个选择:欣然接受或者头破血流 。

《围城》读后感写法怎么样?


读罢《围城》,我的情绪是复杂的 。正像苏文纨说:“被围困的城堡,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 。”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是否也由这样的一座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