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导游词怎么写?( 七 )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奉先寺的布局: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二力士 , 另外还有两个供养人 。主佛梵名“卢舍那” , 按佛教说法 , 佛有三身:法身是佛的本来之身;报身即佛经过长期修行而获得的“佛果”之身;应身即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 。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 , 全像通高17.14米 , 其中头部高4米 , 就连耳朵都1.9米高 。一般说来 , 在佛学的教义里 , 佛、菩萨均为男性 , 而在龙门奉先寺的主佛卢舍那大佛却女性化 , 这是武则天出于政治的需要 , 而别出心裁 , 当时武则天曾以皇后的名义捐助脂粉钱两万贯用来修建洞窟 , 可谓是最大的股东了 , 设计师则大胆地突破了宗教和礼教的“仪轨”束缚 , 按照“佛非男非女 , 亦男亦女”的说法 , 将卢舍那大佛塑造成中年妇女特有的形象 。值得一提的是它无论从相貌或神情都与武则天很是相像 , 可以这么说 , 卢舍那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武则天形象的化身 。您看她的双眼稍向下俯视 , 目光恰好和礼佛朝拜者的仰视目光交汇 , 使你感觉佛好像远在天边 , 又好像近在眼前 , 这样可引起人们感情上的震颤 。由此可见设计者的匠心和艺术魅力所在 。奉先寺的整个布局 , 使人感觉象是皇帝在宣召文武百官的场面 。俨然一个“佛国朝廷” 。从艺术上看 , 奉先寺造像布局谐调均称 。大佛像五官刻画合乎比例 , 这一巧夺天工的辉煌成就 , 具有永不磨灭的艺术魅力 。是唐代宗教艺术的概括 , 是我国雕刻史上伟大范例之一 。好了朋友们 , 由于时间关系 , 龙门石窟主要洞窟的讲解就先告一段落 。现在给各位留一点时间照相 。请大家记准时间 , 半个小时后我们集合上车 , 
朋友们 ,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三座洞窟合成为宾三洞 。它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 , 统一规划、有计划开凿的 , 因并排布局而得名 。“宾阳”来源于《尧典》中的“寅宾日出”意为迎接初升的太阳 。可能有的朋友已经发现了 , 南北二洞和中间的主窟风格迥异 , 截然不同 , 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呀 , 在开凿的过程中北魏宫廷突然发生了内乱 , 打断了宾阳洞的雕刻工作 , 所以 , 北魏皇室经营的大型洞窟——宾阳三洞 , 实际上只完成了一个中洞 , 而南北两洞则由以后的隋唐两朝完成 。这三座洞窟开凿的时间最长 , 历时长达24年还未完工 , 用工多达80多万 。宾阳中洞是北魏宣武帝为其父母孝文帝及文昭皇太后祈福做功德而开凿 。主尊为现在世佛释迦牟尼 , 在它左边是过去世燃灯佛 , 右边是未来世佛弥勒佛 。其实在洞中有两幅壁画可谓精美绝伦 , 就是在洞口内壁两侧 , 原各有一副大型浮雕分别是《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 , 展现当时宫廷佛事活动的场面 , 可惜这两处浮雕在20世纪30年代被盗走 , 现分别藏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和堪萨斯州纳尔逊艺术博物馆 。大家请随我继续往前走 , 再登几十步台阶就到奉先寺了 , 举世闻名的卢舍那大佛就在寺中 。奉先寺顾名思义 , 就是供奉祖先的意思 , 开凿于唐高宗咸亨三年 , 即公元672年 , 于675年完工 , 皇后武则天曾捐脂粉钱两万贯用来加速工程的完工 。它是龙门石窟中雕刻最大、艺术最精、气势最磅礴、最具代表性的重要石窟 。好了 , 各位游客 , 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尊大佛就是卢舍那大佛了 。“卢舍那“是梵文音译 , 即光明普照的意思 。卢舍那大佛通高17.14米 , 头高4米 , 耳长1.9米 。为什么不零不整偏偏是17.14米呢?其中暗藏不少玄机:因为7是佛的数字 , 天的数字 , 佛语有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我们看 , 这17.14米 , 包含了一个10 , 意十全十美 , 而14拆开正好是两个7 , 再加上第一个7 , 就有三个7了 , 拥有三个7的卢舍那大佛就是无限大、无限尊崇 , 功德圆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