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九 )


我也是一个驴者,但是,在最初的旅行的过程中我所感受到的孤独并不像“描述”的那么多,这应该是因为那时的我在一个时代中并不觉得孤独,也就是说那时的我能够适应那时的时代 。
而后的阅读与思考是我渐渐的与这个“愚人时代”脱离,为了贯彻自己的意志,一种对于周遭甚至是朋友的蔑视缓缓滋长,最终升级为“仇恨” 。但是我不能“恨”我的朋友,我只能觉得彻底的孤独 。旅行是“为孤独寻找借口”的最佳方式 。
在这里,尼莫船长的旅行是孤独的,但是这种孤独为他带来了欢乐 。一方面,这样的孤独让一个人去阅读,去思考,因为思考是对付孤独的最佳武器,思考一个问题,首先将自己领入困惑,而后从困惑中走出,这是难得的享受;另一方面,这样的孤独可以灌溉“仇恨”,于是在复仇的时候一种激情和压抑了很久的欲望得到释放,于是,意志得到了精神上的贯彻,这是贯彻意志的快乐 。
没什么好总结的,无论从哪个方面上讲,这本书值得反复拜读!

海底两万里的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在海底畅游两万里,有的只是一只“鹦鹉螺”号和一行人 。
一位教授,一名忠实的仆人,一位加拿大捕鲸手以及一位神秘的艇长组成了一只探索海洋的队伍,一次海底两万里的旅行 。
尼摩艇长,一位神秘莫测的工程师 。他恨陆地上的一切,却又如此善待这三位来自陆地的人 。他明明少言寡语,但是每当说到海洋和“鹦鹉螺”号,就会两眼放光、滔滔不绝 。他明明是一个冷漠的人,但是同伴的离开,让他低声哭泣 。这并非是一个冷淡而寡言的人,而是一个钟爱海洋,有情有义的人 。
孔塞伊,那个极其善于分类的分类狂魔,一个忠厚老实的仆人,总是顺从自己的主人 。他善于学究各种事物的分类,却仍不缺少必要的谦虚,他在不懂时,仍会请教主人 。
内德·兰德,一名加拿大捕鲸手,性格十分直率 。从刚进入“鹦鹉螺”号开始,就想尽一切办法要逃出去,却一次又一次地被折服 。但在关键时,他也是那个精专,经验十足的优秀捕鲸手 。
一个人一生中会有很多事情值得做,但是在尼摩船长看来海洋便是他一生的归宿 。一个人,享受与海洋作伴,这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驾驶属于自己的“鹦鹉螺”号,看着窗外属于自己的那片海洋 。
在这本书中,“鹦鹉螺”号可谓是最“庞大”的角色,作者通过一整个团队的精密计算,再与自己丰富的想象力与预知力,完成了这样一部与未来毫无差缺的科幻小说 。
通过“鹦鹉螺”号,在海洋中畅游,经过印度洋,到红海,再到希腊群岛,最后进入大西洋,他们肉搏鲨鱼,电阻土著人,冲突冰盖,攻击巨型章鱼,经历了重重艰难险阻,在海底畅游两万里,直到他们三个人在危险的情况下,终于逃出了“鹦鹉螺”号,将它和尼摩船长的秘密公布于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