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上的外婆读后感范文有没有?( 九 )


看完前面,找到了一些原因:首先,我们的孩子生活空间,活动范围小了,没有可爬的树,没有随时上的山 。安迪有一颗树朋友,可随时拜访 。再回想自己的童年,门口的几棵大树、村前的小河、抬腿就到的小山,哪儿不是自己的乐园?其次,孩子的朋友少了,钢筋水泥分离了我们的家,更分离了孩子的心,成群结队的孩子少了,而我们那种一呼全村应的景象更是罕见,现在他们应的是动画、游戏 。但他们也多了一样东西:那就是父母甚至是全家人的“关心”,这种关心“无微不至”,我们无时不管,无处不管 。若我们的孩子像安迪那样一上午不见,再说些那样稀奇古怪的话,不知我们的家会乱成什么样?
但这本书教育的目的就在这儿吗?抓紧阅读吧!
读完全书,我有了新的答案:我们的孩子太关注自己了,眼里根本没有别人的影子,生活中只知索取,绝不会考虑我要回报什么 。该怎样与孩子交流这一问题呢?
机会真的来了 。老师假期中布置了两个作业:帮爸爸妈妈照顾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一天,以
“今年春节我最孝”为题写一主题征文 。
“你看完《苹果树上的外婆》了?”“嗯”
“写谁了?”“外婆还有邻居的一位奶奶 。”
“题目是?苹果树上的外婆?,为什么又出现了奶奶?”“嗯……是呀,为什么有奶奶?”
“她们做的事一样吗?”“不,外婆领安迪玩儿,奶奶在干活 。”
“奶奶干活时,安迪在干什么?”“帮奶奶买东西,做饭……我知道了,他帮助奶奶 。”有点小兴奋 。
“这本书要教我们干什么呢?”“帮助老人呗!”
恰逢元宵节,要回老家了 。摆出作业:“今天看你的了 。”于是,出现了儿子描绘的一幕幕 。
通过这件事,我也深感惭愧,都是自己教育的不足呀 。平时只对孩子要求学习、安全等因素了,从未关注过孩子的情感教育,有时还会责备孩子的自私、冷酷、暴躁等毛病,缘由都在自己这里 。
近期读了几本外国儿童文学:《秘密花园》《苹果树上的外婆》《爱的教育》《狼孩历险记》及几本外国童话书,感触颇深,我们的情感教育真的缺失了 。也买了许多近几年的儿童文学书籍,名字不必列了,发现很多都描绘了课堂上孩子捣乱、捉弄老师的情景,及如何“斗智斗勇”与父母对抗作业的内容 。这些书让孩子压抑的情感得到宣泄,确实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可之后呢?没人去想……
让我们带孩子走进外国文学,帮我们的孩子找回缺失的情感吧!更希望我们的创作者,能从孩子的心灵出发,为孩子的成长思考,多注重对孩子的情感导向 。让他们懂得感恩,首先从关爱亲人开始 。(有感“世界读书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