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音乐教学计划写法怎么样?( 四 )


“唱-奏”互动教学法,是利用竖笛的吹奏与合唱训练相结合,使二者相互支持、配合的一种合唱教学法,以帮助学生唱出准确、和谐的和声 。
“唱-奏”互动教学法的作用:
1、互动性 。学生通过唱唱、奏奏、动动、听听的循环互动的合唱教学过程,达到口、手眼、耳、脑的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中,从而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对合唱训练的兴趣
2、互补性 。竖笛的吹奏能为学生进行合唱训练提供旋律的支持和依靠,有效地解决音准问题 。对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也有很大地帮助 。经常做吹奏练习,也可提高学生的肺活量,增强歌唱的表现力 。“唱-奏”的教学过程分为“以唱带奏”、“以奏助唱”“以奏优唱”三个阶段 。“以唱带奏”就是通过学生准确地视唱,带动旋律的吹奏,达到合奏的目的 。“以奏助唱”就是通过唱奏结合,帮助学生把握音准的稳定性 。“以奏优唱”就是运用竖笛的伴奏,丰富合唱的效果,提高合唱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这三个阶段具体可分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把学生分成高低两声部,完整地欣赏歌曲,让学生体会歌曲的和声效果,并能听出各自声部的基本旋律,跟着音乐哼唱 。第二步,两个声部学生分别轻声视唱各自的旋律,教师可在钢琴上弹奏几个关键音,给学生适当的支持 。第三步,两声部学生用竖笛吹出各自的旋律,可适当放慢速度,但要注意节奏的准确 。第四步,竖笛合奏 。要求在合奏的同时,仔细感受和声效果 。第五步,每个声部再一分为二,一半学生吹奏,一半学生演唱 。这样,在竖笛旋律的支持下,避免了声部的“串门”现象 。然后,逐步减少吹奏人数,增加合唱人数 。第六步,高声部学生演唱第一声部,低声部学生吹奏第二声部 。然后进行互换,以达到锻炼学生的声部抗干扰能力,保持音准的准确性 。第八步,在巩固新歌时,教师可编配简单的钢琴伴奏(以节奏型和弦为主),再加入一些打击乐器,使合唱效果更加丰富,并活跃课堂气氛 。
童声训练的八字决“松、杨、竖、拢、上、下、变、开” 松歌唱时,面部及喉部肌肉要放松,不可僵硬 。歌唱时,如果下巴不能放松而突出,舌头不能放松而上凸、后缩,都将使喉结上升,堵向喉峡,从而阻碍声音在咽腔和鼻腔的共鸣 。唱高音时常见的错误方法是伸长脖子,突出下巴,同时舌往上凸、后缩,于是歌声被堵在里面,紧张、僵硬 。为了帮助下巴放松,防止下巴突出,唱高音时(或旋律大跳时)应该微微低头,同时让舌头微凹,平放伸向下齿根方向,使喉结往下,歌声则易畅通 。扬歌唱时身体姿势端正,精神状态激扬,是主动的“我要唱”,而不是被动的“要我唱”,注意力集中,能够迅速进入形象或角色 。在演唱姿势与精神状态上有马上就要“起飞”似的感觉,嗅觉区打开,保持闻花香状态,并有轻微的扬眉、提颊以获得歌声的高位置,下肋保持扩充状态,小腹微收,使歌声获得自然深沉的、较有充足的气息支持 。竖要形象地说明歌声“竖”可以打很多比方,如像门洞似的弧形微弓的口盖;口腔中好像含了一口水,所谓“微微含着似的歌唱”;后牙根好似含咬了两颗小豆,一左一右;打呵欠似的提软口盖,歌唱的口型应带有“竖立感”,这些都是歌声要“竖”的形象说明,也是“竖”唱法的要领 。让孩子们在练唱时用双手抚颊,可帮助他们领会竖唱的口型,也可以帮助感觉牙关是否已经打开 。拢声音要有集中点,在强声时较易做到,但在弱声时就比较困难,不可失去集中点,避免成为虚、散的声音 。声音不可唱“散”(声音位置太前,口型太大),不可唱“咧”(口型太横) 。“散”声与“咧”声在集体音响中是不易靠拢的,如果声音的位置又不高,那么这种合唱音响必然是不和谐的,也是缺乏穿透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