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专业社会实践报告怎么写?( 二 )


社会实践第一天我来到中药房 , 扑鼻而来的药香味 , 抽拉式的药箱 , 称药的戥子 , 熟悉的药材名 , 甚至不时的捣药声 , 一切都向我展示着中药的神秘 , 我想我喜欢这个地方 。中药房被分为两个部分 , 面向取药窗口的是一大排的抽拉式药箱和靠在墙边的中成药 , 在一排药箱的后面是个小仓库放着从药库领回的未开封的中药饮片 。开始前几天老师叫我先熟悉药物的具体摆放位置 , 一开始还很紧张甚至不知道从何下手 , 慢慢的我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我在有空的时候用纸将药材的名字按顺序抄下 , 再多多转转药箱 , 刻意的去记记药的位置 , 甚至于想到一个联想的办法 , 比如从下面开始将药箱编号 , 将编号和药材的名字进行联想几天下来就对药材的位置有了大概的印象 。然后再过了几天 , 进入了另外一个阶段 , 由于我们学了中药学课程 , 所以我对药材的药性比较了解 , 老师开始教我用药性的方法来归类 , 然后不知不觉地 , 下次在处方上再见到这味药的时候就自然想起了上次的联想记忆 , 回忆起了药的位置又复习了药性 。
熟悉了位置后 , 老师正式开始教我抓药 。由于大一时我们偏向学习理论知识 , 所以我对如何使用戥子等等实践方面完全是一窍不通 。在这里我要感谢药房的老师们 , 她们不愿其烦的从最基本的拿戥子的手势 , 姿态 , 学看戥子上的刻度开始教我 , 到撑开药袋并将药倒入时两手的配合 , 一步步的我从老师抓一副药而我只能称出一味药的无奈到单独完成一张处方的从容 , 我得到了太多东西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有犯错 , 比如看错处方剂量 , 成药写错用量 , 把先煎的药和其他饮片合在一起……这些错误在关乎到病人健康 , 那是多么大的麻烦啊 , 幸好我有几个很负责任很细心的老师 , 她们帮我检查出了这些错误并从中教导我 。我开始明白了团队协作的优势和必要 , 学会与人配合 , 学会条理分明不慌不忙工作的态度 , 牢记并严格执行流程的各个环节 。也是在这 , 我受到了教育 , 开始关注细节 , 想干好并达到熟练必须发现细节 , 刻意练习 , 需要认真用心去学 。学会观察 , 细心从容 。
每天去药房有两样是我必带去的:我的专业课本和一本笔记本 。在空闲时间拉开药箱对照着课本辨认饮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笔记本用来记录平时老师教的鉴定小窍门比如过桥就是黄连 , 因为黄连根茎的中段细瘦 , 状如茎杆 , 形如小桥 , 所以称为过桥 。当然还有针哏就是半夏 , 砂哏就是银柴胡等等一些中药的别名 , 注意事项 , 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