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二 )


大概是从20岁的时候开始,就对时间的流逝有一种焦虑 。那时,读高三,老师们紧张的神情、争分夺秒的抢课的行为、每天雪片一样不断飞来的各类试卷,让人紧张到窒息,恨不得全世界暂停,让我把试卷都做完,世界再开始重新启动 。
除了人为因素带来的紧张,四季分明的北方的气候,也让人压抑,马路两侧的垂柳,今天望去还是灰色,第二天看上去,就像蒙了一层绿纱,树的颜色每天都会有变化 。景致快速的变快,知识的学习很难有新的进展 。一快一慢的变化,人对时间的感受也失去了平衡 。
高考前夕的日子,是人生的分界线 。20岁之后的日子,“时间焦虑”如影随形的,不肯消失 。25岁,怀念19岁;30岁时,怀念19岁;35岁时;怀念19岁 。19岁,是个坎,永远也无法跨过 。35岁后,当身体开始大不如从前,白发开始冒出时,19岁似乎不再是我留恋和无法忘却的年纪 。回到20多岁哪怕是30岁时的样子,便已知足 。
无论用什么样的道理来安慰自己,我始终觉得,年龄焦虑这件事,依然潜藏在心底 。比如,“怕或不怕,我们始终都要变老!”,再比如,“年轻,有什么好的?即使可以重来,为什么要再次遭受已年轻时的青涩?”我在和焦虑进行着斗争,而没有真正发现年龄的增长,给人带来的益处;甚至,去享受年龄增长给人带来的好处 。
人是虚荣的,我也不例外 。如果我能读懂如此伟大作家的著作,我当然会开心,除了阅读量的增长,我还具有了“谈资”,有了“知识炫耀”的资本 。是哪个老师带我读懂了这本书?是哪个朋友影响了我?是我拥有比别人更高的智商?都不是 。是我的年龄,以及这个这个年龄特有的感悟,这年龄下经历的人生种种 。
每个人读每本书,收获都会不同,“开卷有益”,似乎概括了阅读所有的好处 。我有过许许多多的阅读,可我从来没想到过,我会在这本书的阅读中,深深的感受到,——中年真好 。
我在想,如果是19岁,我有机会看到这本书,我会看吗?我能看的懂吗?或许,似懂非懂 。大概率的,应该是看不懂!
这本书,让我发现了,我所留恋的年岁,不能带给我的东西 。梦魇般的“年龄焦虑”在《复活》里终结了 。这么突然,这么意外而又不意外 。
《复活》读后感(四):中年真好
《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相信参加过高考的人,都对这三部书的名字不陌生 。对于书的作者,估计认识字的人都知道他 。
年轻时,在我不多的文学认知里,列夫托尔斯像是古今中外所有人里的number 1 。他的伟大像一座雄壮的山脉;像深邃莫测的宇宙 。潜意识中,“我肯定读不懂他的书” 。所以,在我每两周逛一次的书摊前,买一本广州时尚杂志《女友》,再买一本《读者》,我也根本没有想过去翻看一下他的书 。似乎,也没有人跟我建议过,要读什么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