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黑兰》经典读后感有感( 二 )
《去德黑兰》读后感(二):去德黑兰
约翰·肯尼迪总统曾说过“真理的大敌常常并非谎言,而是迷思 。谎言是处心积虑、捏造和虚假的,而迷思则是固执、有说服力和不现实的 。我们常常是坚持前辈的陈词滥调 。我们把所有的事实纳入预设的一套解释之中 。我们沉溺于接受观点之轻松,而非自我思考之艰难 。” 这一论述准确锁定了美国有关伊朗迷思的有害影响 。伊朗位于波斯湾的心脏,中东、中亚和南亚的交界处,这样的地理位置使其长期以来成为某些谋求对欧亚大陆的一个关键部分的影响力的野心勃勃的国家关注的焦点 。伊朗巨大的油气资源增强了它的战略重要性 。
德黑兰是伊朗的首都,是伊朗最大的城市,也是西亚地区最大的城市之一 。同时,德黑兰亦是伊朗的经济中心 。德黑兰挑战了美国在中东的霸权企图 。
著名历史学者利奥波德·冯·兰克曾说过“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取决于其达到的独立程度 。” 那么,去德黑兰的意义在哪里?《去德黑兰》这本书对于理解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国际战略和国内政治尤为关键 。作者在书中呼吁美国领导人拿出当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的勇气,走向德黑兰,与伊朗和解 。
这本书的主题是“美国必须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解” 。这是莱弗瑞特夫妇在美国国内对伊朗一片喊打喊杀声中发出的一点微弱的呼声,但是这对美国的执政者无疑是一副清醒剂 。莱弗瑞特夫妇在与伊朗打交道的实践中观察到,美国要在中东站稳脚跟,摆脱困境,伊朗不仅不是敌人,而且还是不可或缺的帮手 。美国只有解开与伊朗关系这个结,中东的其他矛盾才能迎刃而解 。书中从三个维度进行阐述:作为理性行为体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作为合法国家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以及作为美国目标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如果美国的政治和政策精英能够做出努力,他们会发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在制订外交政策方面是高度理性的行为体 。历史记录显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并非顽固地敌视美国 。在过去20年中,德黑兰在美国提出协助要求时,一贯采取合作态度,并经常探索改善美伊关系的可能性 。而美国却一次又一次终止这些双边合作,拒绝伊朗的友好姿态 。为什么美国必须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解?在《去德黑兰》这本学术著作中有很明确的全面说明 。
《去德黑兰》读后感(三):美国和伊朗之间的那些事儿
作为中东版图上最具诱惑力的伊朗从美国窥其利益开始便一直与之纠缠不休,二战结束后本是美国中国东和波斯湾看家护院的铁杆同盟,在美国极力将伊朗反对派领袖霍梅尼推上政坛后却遭其反噬,自此伊朗反美政权与美国正式撕破脸皮,相互对峙至今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