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人最大的恶意,是以自己偏见度人
“今天,妈妈死了 。也许是昨天,我不知道 。”
小说《局外人》开篇的第一句话,就奠定了它沉郁悲哀的底色 。
这部出版于1942年的作品,让作者加缪一举成为法国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
它以一场母亲的葬礼,引出一个荒诞不经的结局——那个没有在葬礼上痛哭的儿子,被推定为人民公敌 。
在被孤立、怀疑和唾骂中,一条清清白白的生命,就这样被埋葬在整个社会的偏见里 。
身处偏见之中,我们似乎无处可逃,就连加缪自己都说:
“如果觉得可以背离这一切,那么无疑成为这个社会“局”外面的人,最终被社会抛弃 。”
偏见,能够成为一把杀人的刀,轻而易举毁掉一个人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主人公默尔索,三十多岁,是一家公司普普通通的小职员 。
一天,他收到了养老院的一封电报,上面简单写着几个大字:“令堂去世,明日葬礼,特致慰唁 。”
接到电报后,他向老板请了两天假,立马赶往养老院参加母亲的葬礼 。
到了灵堂,来吊唁的人无不嚎啕大哭,默尔索木讷地站在那里看着大家,他一言不发,脸上写满了疲惫,可却没有掉下一滴眼泪 。
院长反复向她聊起母亲生前小事,他却像是没听见一样,只在心里计算着葬礼还剩哪些手续 。
有人把他推到棺材前,问他要不要最后再看一眼母亲?
他拦住了那人将要开棺的手,默默摇了摇头 。
没有痛哭,没有悲泣,默尔索就像个“局外人”一般无动于衷,仿佛躺在棺木里的母亲对他而言,只是一个陌生人 。
其实早在他送母亲去养老院时,街坊四邻就在背后对他的“大逆不道”指指点点,如今这场葬礼似乎更印证了人们对他“不孝又冷血”的猜测:
谁会对亲妈的死麻木不仁呢?
后来,默尔索无意卷入了一场枪杀案,被指控蓄意杀人 。
他被捕后,很多人,包括他自己的律师,都对他心存疑惑 。
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细究案情,而是联想到他在妈妈葬礼上的表现,生出无端的揣测 。
甚至连自诩为“正义化身”的检察官,也先入为主地默认他无恶不作 。
法庭上,检察官揪住默尔索“爱不爱妈妈”这一命题,千方百计把杀人和默尔索在葬礼上的冷漠表现联系在一起,细数他的“罪状”:
妈妈死了,他连泪都不流;
妈妈的葬礼,他竟然喝了牛奶咖啡,还有空抽烟睡觉;
妈妈葬礼的第二天,他居然有心情和女人约会;
……
这场审判的结论竟是,一个在母亲葬礼上若无其事的人,无疑怀着“一颗杀人犯的心”,理所当然能策划一场杀人 。
- 神兽|中国十大传统神兽,中国神兽有哪些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批评的剖析读后感1000字
- 生物的真相读后感1000字
- 流动的盛宴读后感锦集
- 《西游记》的读后感大全
- 《安妮日记》读后感锦集
- 《昨日的世界》读后感摘抄
- 《董卿:做一个有才情的女子》读后感100字
- 《浮生六记》:和相处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