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冒寒不易

某年冬,一友去山里,說许多年未见这样的大雪,把路也埋了,枯枝也压断了,极目四望,莽莽苍苍,人在那时,心无所思,只是跟着脚步走,不知会走到哪里——也许是一户人家门前,也许是更深更冷的山里 。总觉得自己会迷路,但最终还是走了出来,记得来路有松,松枝覆雪,沉沉欲坠,几成不可承受之重 。渐近黄昏,顺着那些松树的指引,好不容易走出深山,回到暖灯可亲的家中,心就安了 。
看他发来的照片,万物都在深雪里,我只感到一阵清寒 。
先生冒寒不易
文章图片

大雪纷飞,美则美矣,却也冻手冻脚萧瑟难耐,最自在莫过于闭门不出,煮水烧茶,喝滚烫的普洱,读明清小品,手倦抛书,拥被午寐,窗帘不必拉上,睡眼蒙眬之际,仍见大雪片片,轻飘飘落在屋外 。
然而他随雪去了山里,见了更为深静的琉璃世界,那里一点人烟也不见,一点人声也不闻,目之所见,全都是白,万籁俱寂的白,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白 。“走在雪中,就算迷路,我也愿意 。”
看着照片中厚厚的积雪,顿觉寒意扑面 。我回复:“先生冒寒不易 。”
随之说起《雪夜访戴》,王子猷行事洒脱率意,自有一段魏晋风流 。那样的大雪夜,寒恻恻天地一白,谁不想拥被而眠一枕黑甜 。王子猷偏不,记起戴安道在剡,就要乘兴而往,驾一叶扁舟经宿方至,到了人家门前却不进去,掉头回去了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这话说得也有意思,好兴致都在雪夜行舟间,兴致尽了,自然也就不必见戴了 。
“戴安道事后得知,不知会做何感想?”朋友发来消息 。
我说:“大概也会觉得‘先生冒寒不易吧,那么远的路途,四处落雪,寂无人声,难为王子猷舟中过了一夜 。”若我也有雅兴雪夜访友人,必不会效仿王子猷,怎么也得讨碗热茶喝,而后与友人一同踏雪闲行,有梅探梅,无梅探松,竹亦可 。
先生冒寒不易 。
这一句,起先是在诗人周梦蝶《不怕冷的冷》一诗中读到的:
最宜人是新雨后晚风前
当你曳杖独游,或临流小立
猛抬头!一行白鹭正悠悠
自对山,如拭犹湿的万绿丛中
一字儿冲飞──
冷冷里,若有鼓翼之声来耳边,说:
“先生冒寒不易 。”
读着极喜欢,新雨、晚风、白鹭、青绿,俱在眼前,水流潺潺,曳杖人独立,不怕冷,也不怕孤寂,能得山水禽鸟以恬淡诗意酬赠,那么,远路而来所受之寒也就不值一提 。
曾完整地把这首诗抄在笔记本里,日间诵读,纸页间都是山风拂过般的清寒 。
后来方知,此句原出自《三国演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