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沉思读后感100字( 二 )


《第九次沉思》读后感(四):题词(郭绍敏)
题词
人们往往把不再从事的爱好弃若敝屣 。比如我 , 自从爱上写诗后 , 就开始蔑视一度矢志不渝的韦伯式学术理想 。这显然是不对的 。我充满偏见 , 看不到学术的多元;我忘本负义 , 遗忘了学术对我的滋养 。尽管很难成为一位大诗人 , 也无法像摆弄心爱女人的头发似的亵玩语词 , 但我在欢乐和痛苦之余逐渐体味到学术与艺术的相通处 , 认识到重新阐释卢梭和重新解释法国大革命一样必要 , 发现了空间的奥秘和城市伟大至尊之因由 , 从而距帕特农的神谕、苏格拉底之问和古典的立法诗又近了一步 。
这本书属于你 , 神秘莫测的艾莎小姐 。这个题词包含有斯卡布罗市集的迷迭香、许都的晨曦与晚霞、黑天鹅的呻吟、兰亭的曲水流觞、共同到过的江心洲、淮南的老汤、恩雅的花园、新西兰峡谷的蓝天、曹孟德佩戴过的剑、哈德良长城的冰与火之歌、折磨心灵的无谓往事、金庸的初次亡故、发生在襄阳的一次与争夺天下无关的战争、淹死白蛇的西湖水、列文用来自杀的皮带和猎枪、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罪、折翼的使女、迷失的麋鹿、叶芝的梦、关于数学的记忆、隐形的福尔摩斯、帝国的冲突、高密红萝卜的隐喻、法与人工智能的一次比武、书籍、画册、铁塔和博雅塔的召唤 , 这一切 , 需要我笨拙地一一列举吗?
我只能给予你已经给予了的东西 , 而你 , 除了能给予我已经给予了的东西 , 还有更多即将给予我、需要我用一生去承纳的东西 。生命有不能承受之轻 , 亦有能承受之重 。我在轻与重之间等你 。我愿同你分享断章取义的乐趣 。
《第九次沉思》读后感(五):后记(郭绍敏)
后记
这本书缘起于我参加的一次学术会议——第二届“法律、社会与历史”学术研讨会(2019年6月 , 上海财经大学) 。为能结识群贤 , “极视听之娱”(《兰亭集序》) , 我不得不提交一篇“够格”或者说“像样”的文字 。但我不写论文久矣 。自从2013年夏夜邂逅木心的《文学回忆录》 , 抽疯似地决定放弃学术研究、走向文学创作以来 , 我已经剑走偏锋越走越远了 。我蓦地发现 , 自己已经不会写论文了 。尼采当年也曾遭遇类似的窘境吗?怎么办?我可是很想赴沪参加这次“少长咸集”的盛会的呀!
能否像尼采那样 , 撰写一篇哲学随笔呢(但要与法律沾点边)?
【第九次沉思读后感100字】灵感一来 , 说干就干 。于是有了本书的第一篇文字或曰第一次沉思:《跨学科》 。灵感犹如天上奔马 , 一旦奔起、飞起 , 不是一下子就能刹住闸的 。接下来 , 顺理成章地诞生了第二次、第三次……第九次沉思 , 沉思的对象也扩展至华夏法律家、空间的诗学、卢梭、卡夫卡、物理学、大地法、利维坦、西方的没落等议题 。篇幅长的极长、短的极短(最短的甚至只有一页) , 我是故意为之 , 只为增加一点微不足道的起伏感、韵律感 。文字恰如人生 , 有了波澜和起伏 , 才显得丰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