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种人性经典读后感有感
文章图片
《十种人性》是一本由[英] 德克斯特·迪亚斯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页数:7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十种人性》读后感(一):人性本善恶?
还是不错的一本,叙述上还是有些混乱,以至于看着看着有点迷,一会是鱼鸟,一会又是故事人生,其实完全可以至少压缩一半,精炼一下语言的话,应该会更加精彩 。
我认为比较重要的表达都已经摘录如上,个人比较喜欢对死亡描述的那一大段 。天文望远镜的角度决定了生活的态度,总之很有收获吧 。
《十种人性》读后感(二):讲故事+科学研究,一本挺有趣的探究人性的书
对中信出版社持审慎态度,但新出的这本《十种人性:谁在决定我们的善恶选择》着实不错 。
作者是英国一个著名人权律师,接过一个案子,案子和佛洛依德惊人相似,一个男孩在监狱里被狱警用“坐姿双抱”的手法管制,最后窒息而亡 。这个案件令律师震动,他很难回答死者母亲问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他想弄清楚到底人何以至此,由此休假去了世界很多地方,探求人性的复杂性与可能性 。
刚看完第一章,探究的是人的“同理心”(感受他人痛苦)这种情感机制是怎么运作的 。作者引用了大量神经科学、进化心理学等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同理心与大脑运作密切相关,而且在漫长进化中形成几个特点:
1、大脑让我们对他人的痛苦十分敏感 (一个研究是盲人仍然可以识别他人的情绪,涉及大脑杏仁核的一种被激活的功能,被称为“情绪盲视” 。)
2、真诚的同理心是痛苦的,感知、参与他人的痛苦是有代价的,还会产生额外的认知负荷从而感到精疲力竭 。(有效与人发生关系的人数是150,邓巴数字,同样我们无法共情很多人,替他人着想是令人疲惫的,所以身体会产生一种防御机制)
3、大脑可以有效隐形一些实际存在的东西 。(比如右脑顶叶受损的中风患者会罹患“视觉忽略症”,尽管双眼健康,但仍看不到所有空间左边的东西,比如看钟表只能看到右半边,吃披萨只吃右半边,左边部分是缺失的 。)这种机制可以解释身体应对同理心带来的痛苦从而产生的防御机制——让我们面对很多人、远方人的哭声保持麻木或冷漠,隐形掉这些超负荷的痛苦,因为超过了大脑认知处理的能力)
4、神奇的是,大脑一边自我防御,屏蔽一些超负荷的同理心,让我们变得冷漠,但同时,对他人保持同情时会激活大脑的纹状体结构,这个部分与积极情绪、爱、归属感、奖励中心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共情会触发大脑的奖励机制,从而给人带来“镇痛”效应,让人感到喜悦和满足感 。(想到文学中讲的看到弱女子感到同情,于是便产生爱情,这便是“怜”这种同理心如何转化成“爱”的,因为触发了与爱情相关的波纹体结构;也理解了为何当圣母让人看似忍受痛苦但又不可自拔)
- 《唐宪宗传》经典读后感有感
- 希望你是人类经典读后感有感
- 时间,验证了人心; 金钱,见证了人性!
- 《尘埃落定》经典读后感有感
- 思考世界的孩子经典读后感有感
- 经典故事:猴子的欲望(深刻)
- 经典小小说:《潜规则》
- 宋本周易注疏经典读后感有感
- 《一位女士的画像》经典读后感有感
- 世上最美的风景,是回家的路(经典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