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国》读后感锦集( 二 )


《理想国》读后感(四):乌托邦式的《理想国》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历史上最伟大的三位哲学家,打开《理想国》一书的时候,就深深被它折服,和中国文化太不一样了 。
《理想国》所采用的文体是对话录,主要记录了柏拉图的老师-苏格拉底,他的情况 。整本书主要的是探讨理想国家的问题,对话录里柏拉图以苏格拉底之口通过与其他人对话的方式设计了一个真、善、美相统一的政体,即可以达到公正的理想国 。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人类历史上早的乌托邦 。在他的理想国里统治者必须是哲学家,他认为现存的政治都是坏的,人类的真正出路在于哲学家掌握政权,也只有真正的哲学家才能拯救当时城邦所处的危机 。这种信念构成了柏拉图成熟的政治哲学体系的核心 。在他的眼里“哲学家”有着特殊的内涵 。他认为哲学家是高尚、有学识的人,而这种贤人统治下的贤人政体就是好是政体 。所以,只有建立以哲学家为国王的国家才是理想的国家 。这个国家就是存在于天上的模范国家 。
但《理想国》说实话,并不好懂,但我自己想得比较开,我并不追求看懂,我认为真正看懂这本书的人可能是哲学系的小伙伴,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大步不必去深入研究这本书的内容 。但你必须知道,这是一本闪耀着智慧光芒的书籍,也是奠定了西方几千年的文明 。
“你说的话,即没有充分证明,也未经充分反驳,可你就要走了”
“一个人想要快乐,就得爱它-即因为它本身,又因为它的后果”
“我是早就预料到的,所以我是尽量避免陷进去就拔不出来呀”
“听讲也要有个限度嘛”
以上均摘录至《理想国》 。
说到这里,我认为文科和理科不一样的地方,理科的东西都是具体的科学的一个概念,你可以用不同的解题方法最终获得你想要的答案;但文科是不一样的,文科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除了语言学),我们之所以要去阅读不同的书籍,不同的理论,为的是我们看问题的时候,不要只能从一个方面去看问题,而不能多方面地去看待问题 。
我认为一个问题反反复复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某种情绪,或者一个问题反反复复向别人诉说要求别人认可自己,都是非常不好的行为,前者是情绪管理失败,后者是自恋 。
而《理想国》所闪耀的光芒是理想的光芒,是因为书中所提出的东西都是一个系统式的,推导式的过程,但同样苏格拉底并没有试图定义“何为正义,何为非正义”,这些概念并没有确切地告诉人们,或许本身这个答案并没有什么所谓的答案吧;书中提到的“洞穴”“理念世界”都是文学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概念;当然哲学系又和文学系不一样,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只要大概看了这本书有个清楚的认知就可以了,如果能感兴趣,你当然可以继续学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