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批》读后感精选( 五 )


《平安批》读后感(四):平安批,精神皆在家中
安史之乱时,诗人杜甫被困在长安,“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山水辽阔,离乡日苦多,古时候交通不便,欲寄彩笺兼尺素,更是难上加难 。而在近代战火纷飞之时,有很多海外华侨包括去东南亚谋生之人,他们通过批局汇寄至国内,不仅有家书,还附有钱财,这种复合的海外邮件就是批 。
《平安批》是作家陈继明的最新作品,不是潮汕人,却写出了潮汕历史文化气息的作品 。中国与东南亚的交流可以超越千年,早在明清之前,回溯到唐宋,就有人离开家乡前往东南亚谋生,到了鸦片战争之后,更需要大量的廉价劳工就是所谓“猪仔华工”,开发南洋 。书中主人公郑梦梅的一生就是潮汕侨商在南洋的奋斗史的缩影 。
从小耳濡目染的郑梦梅去寄平安批的路上,看到大家说的话,这让他“像是终于觅到了记忆的源头 。”因缘巧合之下梦梅因为替写平安批得到了一份写批人的工作 。通过梦梅在南洋的奋斗,批局的发展,不仅展现了潮汕人,尤其是番客华人们与水客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每一封平安批都包含着番客对家人的一片深情 。在暹罗的奇遇,让郑梦梅觉得他并没有离开祖地 。
没有战争之前,郑梦梅就是一个改革批局将之发扬光大的成功商人,潮汕人经商的传统在他身上一览无余 。作者赋予了他潮汕人的优秀品质,他替人写批,心中存有德心与善心 。当宋万昌先生收他为义子给他股份,他也没有因此失了本性 。改革批局也是为了让水客和番客都能得到实惠 。商业版图不断扩大之时,他还是喜欢在自己的小园里种植,是商人与文人的结合体,古老的文化传统让他守住了本心 。
而战争破坏了一切的安宁,战火轰隆中家国失陷,梦梅和儿子乃诚选择了走陆路当水客重新用脚踏出一条新路来,将大家的钱送回国内 。路上遇到遇害的送批人,他们接过了他们的任务,这都是沉甸甸的大黄鱼 。和他们一起的向导最终也经受不住诱惑,而他们父子俩走了三个月零五天,最终所有批银都带回了国家,一条新邮路打通了 。
从此侨眷的平安批,更多的是南洋华侨抗战物资源源不断沿着新邮路支援了国内的抗日战争 。平安批不仅代表着潮汕人闯荡南洋的奋斗继承,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拳拳爱国心 。
书中对于潮汕文化有多处着墨,比如郑家的大厝,这是福建特有的老式民屋,中轴对称,三进天井,大厅大堂 。时光里与平安里就是这些大厝的含义;来到南洋,也有和潮汕一样的家祠,门上有匾,上面一定会有能让人记住根来自何方的内容;还有潮戏,让一群少不更事的孥仔,都是童聆上演,产生了复杂的戏剧效果,这戏剧,一直在主人公的一生不同阶段响起,他的童年,他的青春懵懂,他的异国他乡,他的披荆斩棘的新邮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