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读后感摘抄( 二 )


仿佛也是《家》中的觉新,觉民和觉慧,我在读书上也面临着两条路,一条是守旧的,捧着一卷书香;一条是俱进的,手持一个Pad 。但实际上我却在想,终究是要冲破守旧的,还是要完全不理会俱进的,都并不是真正的答案 。一味守旧必然会与时代割裂,但是一味俱进就不会头破血流?想到这里,忽然又有了中庸的意味,想来我便是一个中庸的人吧,在读书这种小事上就不估计向左走还是向右走了 。好在现在的社会和家庭都是包容的,我自己也并没有被束缚,不至于像觉新那样,被沉重的负担压得无法喘息 。
有时间要看看《春》和《秋》,激流三部曲是一个整体的故事 。
《家》读后感(二):时代的弃子:觉新
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是在班级的图书角,当时被它绿油油的书皮给吸引索性就拿出来翻了一番 。当看完它的序时我已经被这本书给深深的吸引,以至于上语文课时都借着前排同学宽大的脊背偷偷地一点点蚕食它的文字 。
文中的一个人物让我印象极其深刻,以至于现在我还可以依稀的记得他的故事 。
比如觉新 。他的父母过世的早,并且后来又走了一个妹妹,所以他害怕失去,是一个被封建思想禁锢的人,一直秉持着一种即使自己吃亏也不想多麻烦的思想,尽管这“亏”还会波及到自己妻子孩子,和兄弟的身上但是他也还是甘愿吃下他,没有一点怨言 。故事前期我对这个人物比较讨厌,不喜欢他的恭敬主义 。但看到后面,我对他的看法有了从勺子到筷子的转变 。
觉新的母亲死前把觉慧和觉民托付给了他,从那一刻起,他便要做一个做什么事都要为自己的兄弟考虑,要让他们过得好——当然这要建立在对老爷子和其他高辈分的人之下 。由于父母早逝他们这一口在这个封建的家里地位显得要低一些,所以他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以维持好这个家里的和平,避免不幸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弟弟们的身上,所以他才处处都要恭敬别人,为的也是维持这个家的和平相处 。
但在这个封建礼教社会最后的苟延残喘时期,无论他怎样的努力最后都是徒劳,反倒是他的过度恭维给他的弟弟们和妻子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创伤 。他的本意是希望家庭和睦、家人们可以过的好,但是这些都是建立在封建礼教之下的,他始终认为要实现前者首先就要实现后者 。但好的是故事的最后,在深受五四运动新思想熏陶的觉慧的影响下,他也开始有了一点骨气,开始走了一丝丝违背家庭的尝试 。
为什么最后我反而喜欢觉新了呢?
因为他的真实,觉新无疑是小说中描绘的最真实的人物之一了,看了这部小说后我才蓦然回首式的发现生活中原来有这么多“觉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