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读后感锦集( 三 )


白虎的反抗并没有成功,他隐姓埋名,终生活在阴影里 。冲出鸡笼,但又陷入到新的深渊 。从此背上了永远抹不去的良心债 。
这种良心债是白虎内心最深处的黑洞,有这样的黑洞,根本做不好生意 。
因为,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以至于要有极为坚韧的内心,任何一点黑洞都能使你坠入深渊 。
如果现实中真有白虎这样野路子起家而后洗白了的企业家 。
等待他的就只有一种后果 。
就是,会在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表现出明显的自毁倾向 。不知道自己存在于世间的意义,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奋斗 。他的内心有黑洞,所以内驱力是很有问题的 。洗白之后,一定会走向堕落 。
实际上,阶级固化这个词欺骗了很多人 。
这个世界上,阶级之间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存在着大大小小的交叉地带,这些交叉地带充满了裂痕与坑洞 。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并不会走上反吞噬之路,因为,这会给自己的未来埋下地雷 。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不是一代只有一只的白虎 。一代只有一只的白虎,根本无法生存,也无法繁衍,极其脆弱不堪 。
一个真正的企业家,是发现自己是白虎,主动在丛林里找到虎群,通过识别同类的方式来拉起一直对抗的队伍 。在中国哲学里,我们管这种操作叫: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
这就是作者在开篇问?为什么英国人想让中国人成为仆人,但中国人却从来未曾让英国人如愿?
因为,中国人不通过反吞噬来对抗吞噬,而是在夜以继日的忍耐中,寻找到裂缝,带着志同道合的同志们一起砸碎整个牢笼 。
《白虎》读后感(四):野火
“森林中有一种最罕见的动物,一生只能见一次 。” 当教育督导在贫瘠荒蛮的黑暗之地(The darkness)发现了与众不同的主人公巴尔拉姆时,不禁感叹道 。——白虎
故事从主人公给即将来印度国事访问的中国温总理写信介绍印度光明之城——班加罗尔开始 。他将自己称为“企业家”,并承认自己杀了人 。
他给温总理写信,也向读者抛出悬念:从一无是处的“穆纳”(就像是阿猫阿狗一样),到杀人犯和“企业家”,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通缉令的每一字一句,都花去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但慢慢地将一个真实的印度铺陈开来 。
这里有黑暗和光明,黑暗是河流、农地和无序,光明是海洋、城市和规则 。
黑暗的源泉是恒河,带来的是母亲的死亡 。
接着,是巴尔拉姆的父亲(巴尔拉姆是牧牛神克力须那的忠仆,而给他取这名字的老师正叫克力须那),他的父亲死于过劳感染的肺结核,躺在没有医生的公立医院的地板上,一口一口吐着血死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