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文臣的品格读后感精选
文章图片
《大宋文臣的品格》是一本由王晨著作,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
《大宋文臣的品格》读后感(一):制度·品格·心态
宋朝以文驭武的方针乃是向之前两百多年历史学习的结果,但人类是不完美的生物,尤其是在社会、国家层面上,每当他们解决了一个麻烦,那解决办法总会引发其他的问题 。以文驭武勉强解决了藩镇割据的问题,却使得国家统治权力失衡,文官系统内部矛盾激化 。从文化角度来看,文官地位上升也拔高了文人的社会地位,使在唐及五代相对沉寂的儒学得以复兴,文学风气播散于整个中华文化圈 。
在儒学中,君子或理想的人乃是求学、为政的榜样,他因其品格高尚、遵守礼仪而获得了一种全面的行事合法性 。因此,当儒学设法成为制度的理念内核时,就天然地携带着这样的副作用:攻击一个人的品格是对任何人都最有效的攻讦方式之一 。并且,中国“诗言志”的传统将广义文学作为标榜自身品格的一条主要途径 。文学的地位跟着文人的地位水涨船高,水面下的暗流亦随之涌动,因言获罪开始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
宋朝的仁人志士们无法纾解这种制度性矛盾:一边是凭借道德修养和表达道德修养的文学进入文官系统,另一边是文官系统中只有派系立场绝无公义道德的倾轧 。更可怕的是,由于武勋缺席,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对象固化、矛盾激化 。如此,皇帝为了压制相权,就会持续性地挑起、推动文官内斗 。在虚假的道德表象和文化繁荣之下,内里早已填满败絮烂绵 。个人品格的意味逐渐从自我修养变成了浮饰表面,这严重伤害了那些品格高尚而又希望为国为民做实事的人 。
寇准、范仲淹、苏轼、张浚、岳飞、陆游、朱熹、辛弃疾皆一时人杰,也都无法对抗这一制度性难题 。他们大都意志坚定、品格卓越,但遭遇攻讦时仍然免不了情绪激荡、心态变化 。身处困境之中,他们有奋力反抗、有委曲求全、有豁达自守、有功亏一篑,比唐代文人更见波澜 。最终,那些道貌岸然的品格言辞在历史中灰飞烟灭,只有高尚的人们那坚毅、勇敢、慈爱的品性流芳百世 。感谢《大宋文臣的品格》向我们展现了宋代名臣们作为不完美的人如何在这不完美的世上追寻自身的意义 。
《大宋文臣的品格》读后感(二):最幽默最洞察人心最会讲故事的宋史学家,没有之一
【大宋文臣的品格读后感精选】该书作者应该是最幽默最洞察人心最会讲故事的宋史学家,没有之一 。是在上下班的地铁上争分夺秒读完这本《大宋文臣的品格》的,也是这本书使我重新体会了久违的手不释卷的感觉 。有几次在上班地铁途中读到一个精彩的情节,然而因为到站不得已中止,一整天无心工作,期待着尽快下班好继续读书 。所以,你要慎重选择这本书,因为容易走火入魔,寤寐思服,辗转反侧 。不得不说的是,作者连目录都写得引人入胜 。单单翻开前言,“只手擎天”,“最后的十字”,“情深意笃两无猜”,就已经能够感受到一个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在眼前了 。整本书六篇故事当中,我最喜欢的,也是本书的第一篇:寇准的战争 。经思考以后我认为原因应该是反差萌 。可能因为小时候听多了评书,看多了野史,在我浅薄的认知里,寇老西儿就是一个圆滑诙谐又富有正义感的老头儿形象 。当一个年少有为,耿直狂傲的寇准出现在我面前时,这个强烈的反差给到了我极大的冲击 。常听说“读史以明智”,在读到作者对赵恒任用寇准丁谓的心理描写的时候,我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有豁然开朗醍醐灌顶之感:以前总觉得一个好皇帝,就应该明辨善恶忠奸,读完之后就得到很多启发,明白原来皇帝做这样的决定是有其理念支撑的,而且这种帝王心术竟然还跟现代管理学是相通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有灰度空间,也可以做灰度决策 。寇准和丁谓之间的政治斗争以丁谓赢得胜利而告终,寇准还是过于爱惜自己的政治羽毛,而丁谓就没有这些所谓浮名,所谓身外之物的牵绊 。书中写道,当有人问他:相公您要拿仕林舆论怎么办?难道你不怕百年后青史黑字吗?丁谓回答:异日诸生记事,不过“天下惜之”而已,也算是通透的很了 。而作者在此处精准的总结就一针见血: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作者还引用了一些相当有趣的史料,读到会令人忍俊不禁 。比如这句:“要盟也,神不听!”,作者幽默的翻译:特殊情况下的誓言,神灵您别当回事 。那是我忽悠傻子的 。我暗暗在心里想,下次我们家娃儿再逼我发誓的时候,我也一定要用用这句“要盟也,神不听!” 我猜作者大大应该已经用过很多次了 。
- 笔记的魔力读后感精选
- 刘邦的神奇创业团队
- 找对象,要找对你宽容的
- 人有三宝:善良的心,和气的脸,克制的嘴
- 给予才是真正的得到
- 二手书
- 如何对一个陌生的城市有归属感
- 台阶上的外婆
- 立春:拾“星星”的孩子
- 离你最近的四个人,决定了你的一生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