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马佐夫兄弟的读后感大全( 二 )


《卡拉马佐夫兄弟》读后感(三):卡拉马佐夫兄弟
由于焦虑和喜新厌旧的缘故,我很少会把一本书看个两遍以上,但有些书看完后很长一段时间,我老是会想再看一看 。
第一次看《卡拉马佐夫兄弟》估计都快10年了,最近这2年,起码有2年的时间我一直都很想把书买回来慢慢再看 。为什么会这么念念不忘,我思瞅是因为这两年看的书,涉及到19-20世纪的思潮多,陀思妥耶夫斯基基本回避不了,另外由于我首先看的就是他写的这最后一本书,往后我再看他其他的书和传记,总是会回头想到这本书,但时间太久远,很多我记不得了 。所以内心多半也是想回头验证一下对他的了解和喜好是否有变化 。
当年看这书我最大的印象,是那种着魔一样的感觉 。因为作者特别擅长心理描写,很容易让人代入到角色中,而那些角色,性格又偏偏好像风暴一样 。米佳满手血揣着钱去找格鲁申卡那段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这个人物比起别的角色,给我的印象更深,可能因为他本人比较正直又遭遇不幸,相比起来我当时比较偏爱他 。
至于阿廖沙,一直都是天使般的存在,像夏目一样,我喜欢他但又觉得他过于难得 。
伊万这个角色要复杂很多,他有些像《罪与罚》里面的拉斯科利尼科夫 。我那会拿自己对标他(当时年轻气盛,有点伊万式的傲慢,加上信仰上我们都极度缺乏),对于宗教大法官只觉厉害,但回忆起来却很模糊,反而在看《罪与罚》的时候我才对那个超人式的主题有比较深刻的印象…
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大概是心理洞察上的登峰造极,以及人性善恶的一些探讨 。关于宗教,我当时有意忽略,因为我对宗教毫无兴趣,也不甚了解 。
现在再看《卡拉马佐夫兄弟》,见识过他描写人心理的厉害,本来也没啥好惊讶的了,却还是在某些地方被惊艳到了,比如米佳关于那一千五百卢布的考虑,伊万去见斯梅尔佳科夫,梦见魔鬼那些描写都极为精彩,好像被扒了底朝天 。心理医生都没他看得那么透 。
总而言之,他在我这里是封神了 。他要是生在当代,都可以去做剧作家了,按照他写的台本演,傻瓜也能演得像模像样 。
除去这个凶杀案的壳,这本书很大篇幅在探讨信仰/人性问题,那会欧洲开始杀死上帝,普遍出现信仰崩塌的现象,一方面不确定是否还有上帝,怀疑一切;另一方面,如果没了上帝作为审判良心的角色,那谁来审判 。
伊万的宗教大法官现在看真的觉得非常精彩,而马佐西长老去世后的开示录基本回应了伊万的宗教大法官 。
伊万的宗教大法官涉及的3个问题
1. 关于宗教许诺带来自由,魔鬼另有对策,用食物诱惑人,人立刻可以像绵羊一样丢掉自由,俯首称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