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寸,三尺,三丈

三寸,三尺,三丈
文章图片

《菜根谭》有言:“人品做到极处,只是恰好 。”
【三寸,三尺,三丈】做人,要掌握一个度,那就是“恰到好处”的分寸:
说话留三寸,遇事让三尺,待人远三丈 。
1
说话留三寸:不惹祸
《增广贤文》有言:“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说话要讲究分寸,通达世故的人,逢人只说三寸话:
一寸在人,二寸在时,三寸在地 。
一寸是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人若不对,话不该说;
二寸是在什么时候说什么话,时机不对,话不能说;
三寸是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话,场合不对,话不当说 。
曾国藩年轻时口无遮拦,得罪过很多人 。
参加寿宴时,对好友郑小珊夸夸其谈,气得对方拂袖而去 。
曾国藩事后自省,给自己定下“戒多言”的规矩 。
他还通过写日记,记录自己言谈话语方面的过失 。
该说的话,三思而后说;不该说的话,闭口不谈 。
正如《菜根谭》里讲:“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 。”
嘴巴好比是内心的大门,如果不能守口如瓶,必然会泄露心中的秘密 。
话说得太满,就无法保证每一句话都说得滴水不漏 。
逢人话三分,交浅勿言深,给自己留点余地 。
三寸,三尺,三丈
文章图片

2
遇事让三尺:结善缘
《菜根源》有言:“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
当你做事一帆风顺时,让三分好处给别人,是为后世子孙积德 。
清朝首辅张英,收到桐城老家来信 。
信上说,家中拟扩建院宅 。
只为多占三尺地皮,跟邻居起了争执 。
张英看完家书,回诗一首:
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
家人见诗,主动将院墙让出三尺;
邻家见状,也依样让出三尺 。
两家宅邸之间,让出了六尺宽的一条小巷 。
这条“六尺巷”至今仍是桐城一景,被世人传为佳话美谈 。
遇事让三尺,是一种心胸、一种风度 。
下棋时让两子,是高手之举;打球时让一分,是大将风范 。
走路让同伴先行,吃饭让客人上坐,乘车也给老人小孩儿让个座 。
生活中的许多矛盾、纷争,只因没能掌握让的艺术 。
让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修养 。
三寸,三尺,三丈
文章图片

3
待人远三丈:长相处
《围炉夜话》有言:“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