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被逼”和“没被逼”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四 )


最后李亚鹏不断开导女儿:
“你是你,妈妈是妈妈,你们是不同的 。你尽力而为就好,但不要在没有尽力之前就选择放弃 。”
心结被解开,李嫣终于选择坚持下去,考过了钢琴等级 。
有句话这样说:父母的理解,是治愈孩子的良药 。
当孩子想放弃时,父母不该用强硬手段去逼孩子,而该关切询问原因,然后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他们 。
当感受到自己的需求被尊重和理解时,孩子才会继续听从父母的建议,把该做的事坚持下去 。
从小“被逼”和“没被逼”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文章图片

3. 父母的用心陪伴,是孩子坚持下去的动力
如果问“什么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陪伴” 。
尤其在“逼迫”孩子读书或练习技艺时,父母的用心陪伴,会成为孩子坚持下去的动力 。
但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3点:
放下手机,全身心陪伴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的时候,习惯时不时看手机,有的甚至是全程都在看手机 。
这样的陪伴,不仅会干扰到孩子的注意力,可能还会让孩子产生你不重视他的感受 。
在陪伴孩子时,要尽可能放下手机,全身心地投入,认真观看孩子写的每一个字、画的每一张画、弹的每一首曲,这样才会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在意,他才能更愿意坚持下去 。
做好情绪管理,不斥责
学习过程中,孩子难免会有做得不够好的时候 。
可如果这时,父母因孩子的犯错而情绪失控地大声斥责孩子,那么孩子在受到惊吓的同时,还可能会对学习本身产生厌恶 。
所以不管发生什么,父母都应该做好情绪管理,换种温柔的方式与孩子沟通,而非粗暴斥责 。
给予孩子及时反馈
父母的陪伴,可不仅是为了不让孩子感到孤单,更重要的是在孩子的练习过程中给予他们反馈 。
《刻意练习》中就提到:
“不论你再努力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辨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怎么会存在这些不足 。”
除了孩子自己,父母也是做出反馈的重要人选 。
这遍弹奏哪里听起来没那么流畅?这句古诗哪个字背错了?这个毛笔字哪个部位临摹得不是那么像?
这些只要父母用心,都能给出一些反馈 。而这些反馈会让孩子找到问题,并不断进步 。
从小“被逼”和“没被逼”的孩子,20年后过的是截然不同的人生
文章图片

04
美国著名作家安娜·昆德兰曾经说:
“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又会后悔 。”
相比一时的累,余生的悔更难以承受 。
所以父母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该“逼”孩子一把,别让他们在该辛苦的年纪过早选择了安逸,否则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深深的懊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