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西餐故事

我们的西餐故事
文章图片

第一次吃西餐,是上大一的儿子邀请的,也是祝贺他找到了一份实践兼职工作 。
我们选择通灌南路的一家西餐馆 。走进通灌路,只见路两边的餐馆密密相邻 。大小不一、颜色各异的招牌上,写着饭店的名字,有书有画,形态多样,但每一笔,每一画,都尽可能地展示出本店的特色和风采 。西餐馆就在路东的拐角处,它挤在泱泱的餐饮大军中,惨得让人心酸 。还好,西餐店的招牌上醒目地写着艺术字体“牛排”,而在其右上角处画一印刻,印中有“小城故事”字样 。
走进餐馆,见一前台,一只中式招财猫满面堆笑,“咔咔”对我们挥手致意 。服务生也热情招呼,并把我们带上二楼 。
光线微暗,不知名的外国轻音乐在二楼低声环绕 。一排排卡座,空得多,几对青年男女,两两一组,相互间开,低着头亲密地说着悄悄话 。我们的出现好像玫瑰园里长出了一株松,显得突兀,不和情调 。我们选择了一角,在不惹眼的地方坐下 。儿子坐一面,我俩坐一面 。
缠绵的音乐依然继续 。
儿子点了三份牛排,还有两张比萨、四个果冻,柠檬饮料四杯,油炸冰淇淋一碟 。我先把餐巾铺在腿上,餐具一一摆开,努力让桌面有序些 。拿惯了筷子,再换成刀叉,总感觉别扭 。一手刀,一手叉,恶狠狠的样子,如果再蒙上一只眼罩,不用说什么,活脱一加勒比海盗 。举着刀叉,我不禁感叹:中餐是一家人围坐一桌,执箸在手,“老少同欢眉上笑,家人共聚面容甜”;再看西餐,持金执锐,一人几碟,多少有点“各扫门前雪”的淡漠 。
既来之则安之 。比萨端上来了——跟中国的菜饼类似 。土黄色,上面有肉肠、水果粒等,色泽鲜艳,闻起来特香 。用叉子挑起一块,拉起长长的乳酪 。咬一口,既有火腿的香,也有水果的酸甜,味道挺杂的 。
牛排也端上来了,我学着电视、电影里吃西餐的样子,一手用叉按住牛肉,一手执刀去切 。可操作生疏,吃完这口,再忙活那一口,好不燥人!
不过,我并不是最狼狈的,最狼狈的当然是我的妻子 。看她的架势,典型的鹰式擒拿,俩胳膊架起,手部低垂,一刀一叉,艰难撕扯着牛排 。莫非是刀钝了?儿子给她换了一把,她“锯”了几下,牛肉不见分开;莫非牛排太硬了?我切一下试试,也没有那么夸张 。但到她的手里……牛排确实不一样 。
比萨盘的到来,让她的桌面变得更加拥挤 。显然,“小场地”限制了她的“大热情” 。于是,我和儿子坐到一面,给她腾出更大的空间 。有了更大的舞台,她的“翅膀”舒展开来,一高一低,依旧是不稳定的“斜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