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女子成熟独立诗词 形容坚强独立的古诗词( 二 )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 。
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 。
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 。
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 。
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 。
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
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阴”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 。
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 。
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 。
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 。
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 。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 。
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 。
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 。
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 。
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 。
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言的会意 。
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 。
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 。
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 。
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 。
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 。
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 。
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 。
谁知道有描写女性性格坚强独立的诗词?陌上桑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
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
来归相怒怨,但坐观罗敷 。
使君从南来,五马立踟蹰 。
使君遣吏往,“问是谁家妹 。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
”“罗敷年几何?”“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 。
”“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罗敷前置辞:“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
”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
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
为人洁白皙,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
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