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有关诗词 诉衷情( 二 )


《诉衷情》结合诗歌分析诉衷情①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 , ② 匹马戍梁州.③ 关河梦断何处?④ 尘暗旧貂裘.⑤ 胡未灭 ,  鬓先秋 ,  泪空流. 此生谁料 ,  心在天山 , ⑥ 身老沧洲!⑦ 【翻译】回忆当年鹏程万里为了寻觅封侯 , 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已成梦中之串 , 梦一醒知在何处?灰尘已经盖满了旧时出征的招裘.胡人还未消灭 , 鬓边已呈秋霜 , 感伤的眼泪白白地淌流.这一生谁能预料 , 原想一心一意抗故在天山 , 如今却一辈子老死于沧洲! 【作者】 1125-1210 , 字务观 , 号放翁 , 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他一生志在恢复中原 , 是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生平诗作逾万首.四十六岁入蜀任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 , 其后为四川宣抚使幕僚远至南郑(今属陕西前线 , 诗风由此一变.他特别珍视蜀中十年的生活.诗集因此题名为《剑南集》以志纪念.晚年退居山阴 , 始终保持昂扬的爱国热情 , 临终犹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其诗以豪迈雄放为主导风格 , 词则兼备豪放、婉约之长.有《放翁词》.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桃花水》、《画楼空》等.五代词人演为《诉衷情令》 , 用以写相思之情.陆游此词 , 就体制而言 , 当是《诉衷情令》.双调 , 四十四字 , 平韵. ②万里觅封侯:东汉班超说过 , 大丈夫当“立功异域 , 以取封侯”.后来他出使西域 , 使葱岭以东五十余国归附汉朝 , 因功封为定远侯.这里借指立功报国. ③梁州:汉中.汉中有梁山 , 故名梁州.匹马戍梁州:指乾道八年(1172)陆游四十八岁时在汉中任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 ④关:关塞.河:河防.关河:泛指边地险要的战守之处. ⑤“尘暗”句:传说苏秦十次游说秦王无成 , 回家时“黑貂之裘弊”(《战国策?秦策》).这里则是以貂裘积满灰尘 , 陈旧变色 , 暗示自己长期闲置而功业未成. ⑥天山:在新疆境内 , 汉唐时为西北边陲.心在天山 , 即犹有万里从军之志. ⑦沧洲:水边.陆游晚年退居山阴湖边的三山村. 【品评】 此词抒发国仇未报、壮志未酬的深切悲愤.虽然这本是作者在许多优秀诗篇里反复抒写的主题 , 殆难有所翻新.但由于作者注意运用和发挥词体自身特点 , 所以在表现上与诗作颇有不同.此词上片基本上是五七言句式 , 虽然在时空的交错中 , 腾挪自如地比照了当年的情豪气雄和今日的落魄潦倒 , 却未能显出诗词之大别.下片则句式尽变 , 表现了长短句的某些优长.“胡未灭” , 说国仇未报;“鬓先秋” , 叹此身已老;“泪空流” , 诉壮志难伸;三个三字短句“一吟悲一事” , 并以对句形式组成一韵 , 九个字说尽了一生心事.篇末 , “心在天山 , 身老沧洲”两个四言对句 , 用八个字浑无著力痕迹地概括了同样的意思 , 使理想与现实 , 报国立功的热望和投闲置散的冷遇 , 处于尖锐的对立之中 , 从而揭示了作者悲愤的根由和实质.“心在天山” , 又与开头的“当年万里觅封侯”相呼应 , 表明报国初心始终不渝.“身老沧洲”并非意在叹老 , 而是愤恨权臣误国 , 致使自己请缨无路 , 白首无成 , 含意都是较深的.象这样的进行今昔对比的词作 , 在结构上 , 一般都是上片思昔 , 下片抚今.此词却打破了这种常用的结构方式 , 以更有利于情感的跌宕回旋:上片两句思昔 , 两句抚今;下片句句抚今 , 而又句句与思昔相关合.这也体现了作者创新的意向.
找一些题诗词赏析,是陆游的,我想要的是练习题目,找对...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候 , 匹马戍梁州 。
关河梦断何处 , 尘暗旧貂裘 。
胡未灭 , 鬓先秋 , 泪空流 。
此生谁料 , 心在天山 , 身老沧洲 。
有人说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 , 请结合词句赏析 。
答:上片开头以“当年”二字楔入往日豪放军旅生活的回忆 , 声调高亢 , “梦断”一转 , 形成一个强烈的情感落差 , 慷慨化为悲凉 , 至下片则进一步抒写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跌入更深沉的浩叹 , 悲凉化为沉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