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信的优美的诗词 关于书信的古诗词

关于书信的优美的诗词 关于书信的古诗词

有关书信的诗词“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这是大诗人杜甫《春望》中的诗句 。
信,满载着深情厚谊,使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如同面聚,因而显得特别珍贵 。
自古以来,书信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人们给它起了很多有趣的代称,赋予了美好的情趣 。
“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
多么美妙的诗句,多么动人的情境! 鱼肚子里真有“尺素书”吗?古人的书信常用洁白的绢来写,长一尺左右,称为尺素,故书信即称尺素书 。
洁白的尺素常结成双鲤之形,古乐府诗有道:“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 。
要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
”因此,“双鲤”为书信的代称 。
前面引诗中的“烹鲤鱼”并非真烹,不过是一种生动的比喻罢了 。
苏武牧羊的故事许多人都知道,他曾把信缚在雁足上带回祖国,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鸿雁传书” 。
所以,信又常常合称“鱼雁”,例如古诗有“长江不见鱼雁书,为遣相思梦入秦” 。
在纸发明以前,古人除用绢、帛写信外,还以竹片、木片作为书写材料,称为简、札、牍,故书信有时又称“书简”、“书札”、“书牍”或“简札”、“简牍” 。
简札的长度和素绢一样,都取一尺左右,故信又有“尺牍”、“尺翰”、“尺书”等等美称 。
纸发明以后,人们制作了一种小巧精美,专门用来题诗和写信的纸张——“笺”,并以此作为书信的代称 。
晏殊有词道:“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
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李清照...
你有有韵味的的作文开头优美诗词告别了姹紫嫣红的春,送走了激情澎湃的夏,凉爽的清风伴随着南飞的雁阵,拉开了秋的帷幕……风猛了,却不乏清爽;日光淡了,却不乏温暖;百花都凋零了,可菊花却开得恣意风流、潇洒倜傥……秋,买弄着自己别具一格的美 。
没有高雅脱俗的牡丹,没有妖艳妩媚的芙蓉,没有激情豪放的玫瑰,也没有清秀的水仙、温馨的康乃馨,惟有那微微泛黄的菊花,加上那一阵阵令人心旷神怡的清香 。
那一缕缕浓妆淡抹的黄色,也许并不令人赏心悦目,但那一股股沁人心脾的芳香,却让无数人神魂颠倒 。
伴随着飒飒的秋风,在微微润湿的空气中酝酿,驻足深吸,神清气爽……一阵习习的秋雨,光临了大地,四周顿时被一阵雨雾笼罩了 。
这雨真美,簌然而落 。
不像般害羞、收敛,不乏稳重;不像夏雨般滂沱、野蛮,不失幽雅却也不乏霸气,秋妹妹的设计,真是独具匠心……天更高了,云更淡了,那越发深邃的天空,更令人心驰神往了 。
雨后的斜阳,似乎还没有从美丽的雨幕中苏醒,脸上还泛着一丝红晕 。
落日的余辉,在缕缕白云的烘托下,显示了独树一帜的秋的雨后秀景 。
秋,不仅美得自然,而且美得意味深长,美得发人深省 。
它拥有春的妩媚,却不像春般拘泥;它拥有夏的豪放与激情,却不像夏般放荡不羁……美而豪放,豪放却又不乏稳重,这就是秋,成熟的秋 。
我独自一人漫步在乡间小路,那凹凸不平的田埂,记录着岁月的脚步 。
路旁的小草仅剩下一丝残余的绿意,但就是这微不足道的一丁点儿,却透露着盎然的生机,似乎在告诉我:“看着吧,明年,我会更绿!”光秃秃的梧桐依旧站着魁梧的军姿,即将归根的梧桐树叶,迈着华丽的舞步,投向大地的怀抱,丝毫没有对死亡的恐惧,那泰然自若的神情,坚毅地告诉我:“明年,我依旧是树上的一片最绿的叶!”这,也许就是秋的精神吧!一望无垠的田野,泛着金黄的涟漪,这金黄的地毯上闪耀着刺眼的光辉 。
成熟的稻穗了弯了腰;饱满的橘子调皮的将树伯伯压地佝偻着腰,又如一盏盏精致的灯笼,显露了丰收的喜庆;田中的棉花,经历了一年风雨的洗礼,已是满目创痍,油尽灯枯的身体顽强支撑着充满信念的大脑,看见这喜人的丰收之景,他欣慰地笑了,露出了洁白的牙齿……这美丽的秋之美韵,让我顿生诗意,不禁自吟了一首小诗:
与信件有关的古诗词与信件有关的古诗词 :《饮马长城窟行》——汉·无名氏 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宿昔梦见之.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他乡各异县,辗转不相见.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入门各自媚,谁肯相为言.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长跪读素书,书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食,下言长相忆. 《结素鱼贻友人》 ——唐·李冶 尺素如残雪,结为双鲤鱼. 欲知心里事,看取腹中书.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秋思》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家书后批二十八》 ——唐·韩偓 四序风光总是愁,鬓毛衰飒涕横流. 此书未到心先到,想在孤城海岸头. 《京师得家书》 ——明·袁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 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得家书》 ——唐·杜甫 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今日知消息,他乡且旧居.熊儿幸无恙,骥子最怜渠.临老羁孤极,伤时会合疏.二毛趋帐殿,一命侍鸾舆.北阙妖氛满,西郊白露初.凉风新过雁,秋雨欲生鱼.农事空山里,眷言终荷锄. 《赠猎骑》 ——唐·杜牧 已落双雕血尚新,鸣鞭走马又翻身. 凭君莫射南来雁,恐有家书寄远人. 《渔家傲》 ——宋·陆游 东望山阴何处是?往来一万三千里.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书回已是明年事. 寄语红桥桥下水,扁舟何日寻兄弟?行遍天涯真老亦!愁无寐,鬓丝几缕茶烟里. 《端州江亭得家书》 ——唐·李绅 雨中鹊语喧江树,风处蛛丝飏水浔.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 《蝶恋花》 ——宋·赵令畤 尺素重重封锦字.未尽幽闺,别后心中事.佩玉采丝文竹器.愿君一见知深意. 环玉长圆丝万系.竹上斓斑,总是相思泪.物会见郎人永弃.心驰魂去神千里. 《蝶恋花》 ——宋·晏几道 梦入江南烟水路,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睡里消魂无说处,觉来惆怅消魂误. 欲尽此情书尺素,浮雁沉鱼,终了无凭据.却倚缓弦歌别绪,断肠移破秦筝柱.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