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朗诵的爱国诗词 关于爱国的朗诵诗词( 六 )


适合朗诵的爱国诗歌古诗里面 , 文天祥的《正气歌》 , 丹心泣血、气壮山河~~~ 配古琴或者古筝、琵琶都可以 。
现代诗里 , 贺敬之的《三门峡歌》非常适合朗诵 , 而且难能可贵的是 , 诗中热爱祖国山河、人定胜天、歌唱青春等几个要素时至今日仍不过时 。
当然 , 朗诵这首诗的前提是你得有良好的胸腔共鸣 , 小女生的嗓音就算了~~~ 配上纤夫谣正合适最后 , 顺便说一句——无论朗诵还是写诗 , 都不要追求什么煽情~~ ”哀而不伤“才是为诗应有的境界 , 正如音乐是艺术领域的上层建筑 , 诗歌是文学载体中的上层 , 一旦沦落到煽情的境地那就很下乘了 。
...
求朗诵爱国为主题的诗歌1 爱国诗歌鉴赏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 (春天 , 堤上繁花如锦障 ,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 , 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 尽那边 , 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 , 手指沾了血和灰 , 手掌沾了阴暗 ,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 温暖 , 明朗 , 坚固而蓬勃生春 。
在那上面 , 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 像恋人的柔发 , 婴孩手中乳 。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 , 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 , 是春 , 将驱逐阴暗 , 带来苏生 ,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 蝼蚁一样死……那里 , 永恒的中国!这是诗人1942年在日寇阴暗潮湿的土牢里写下的一首情真意切的诗篇 , 抒发了诗人对灾难祖国由衷的关切和真挚的爱 , 同时也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区的向往 。
诗的前半部分写“我”用“残损的手掌”深情地抚摸在敌人的铁蹄蹂躏下的祖国广大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
接着 , 诗人无形的手掌触到家乡一片湛蓝的湖水 , 现时“微凉”的湖水与昔日“堤上繁华如锦障”的美丽春光形成强烈反差 , 表现出诗人对敌人践踏故土的无比忧愤 。
为了使诗歌表达的主题不流于肤浅狭隘 , 诗人想象的世界由近拉远 , 由北到南 , 从长百山的雪峰、黄河的泥沙到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南海的海水 。
诗人选择每一地域中最典型的风景加以点染 , 它们既是人民的苦难与不幸的象征 , 又是侵略者罪恶的见证 。
“手指沾了血和灰 , /手掌沾了阴暗”两句既是对上半段的总结 , 又与开头三、四行遥相呼应 。
诗的后半部分仍在想象的世界中展开 , 描绘的是与前面灾难景象形成极大反差的心中渴慕的图景:那虽是“辽远的一角” , 但山河完整无损 , 没有阴暗和血污 。
而是充满了温暖、光明和生机 , “那里是太阳 , 是春” 。
与前半部分的哀怨、忧伤的基调相比 , 这一部分跳动着诗人按捺不住的快乐与激动;与前半部分意象快速流动的抒情相比 , 后半部分则显得安静而舒缓 , 使这首诗在感情的哀怨与欢快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 , 抒情风格显得变幻多姿 。
在那个以狂暴的吼叫代替艺术的凝想的年代里 , 这首诗像一朵美丽而永不凋落的奇葩:意象高度凝炼而不晦涩 , 感受细腻而不暗淡 , 深刻的现实内容与现代抒情方式完美地交融起来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炉中煤》啊 , 我年青的女郎!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啊 , 我年青的女郎!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
啊 , 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