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哪个版本好( 五 )


此诗写景 。
”从爽朗、舒畅之秋心转入英迈的青春吟哦,二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长城之关口已经到达,好汉的业绩就要进入一马平川的时期,诗人这时的确是幸福而自豪的 。
而且毛泽东式的“不到长城非好汉”的豪气犹如“长征是播种机”,自然更不能以准确的诗意般的语言来形容秋天 。
我第一次能够说出秋天之美的文字,而不知用字达意,毛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盘山前又击败了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下半阕均是一、二句写景 。
屈指,缚将戎主?”而这里的“苍龙”出自唐颜师古注引汉代服虔曰:“仓龙,太岁也 。
”仓龙同“苍龙” 。
再说一点个人对“天高云淡,甘肃东部 。
望断:望尽 。
情景交织,浑然...
请问毛主席的诉衷情怎么有两个版本?哪个是正本? 《诉衷情》1974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网上盛传《诉衷情》1974是毛主席写的 。
也有人说不是毛主席写的,但都没有说清楚,众说纷纭 。
首先要弄清这首词是谁写给谁的?有人说是毛主席写给毛远新的,认为“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从“父母忠贞为国酬,这句话来看像是对晚辈说的,毛远新是 毛泽民和朱旦华之子,“父母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这句话说的过去,但“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你我之辈,这四句是对同辈所言,这就是说,不是写给 毛远新的 。
9 。
13林彪事件后,毛远新主要是担任毛泽东的“联络员” 。
毛远新担任革委会副主任,后又担任沈阳军区政委、政治部副主任 。
这是毛主席让毛远新 挂职锻炼 。
重要的一点是,毛远新不是政治局委员,更没有资格进常委,选接班人是要在常委产生的,所以说这首词断然不是毛主席写给毛远新的 。
有人说是毛主席写给叶剑英的,当时周总理当时患有癌症,不能主持军委和国务院的日常工作经周总理的推荐,毛主席让邓小平担任了解放军总参谋长和国务院副总理主持全面工作,叶剑英没有得到此殊荣,让叶剑英当接班人也就不太可能,所以说这首词也不是毛主席写给叶剑英的 。
有人说是毛主席写给周总理和叶剑英两人的,那就更不对了,从常规来说,赠诗赠词都是对一个人而言,是个人感情,一般来说是挚友的关系,带点私密情感,毛主席更不会同时赠给两个人,毛主席也没有这种先例 。
所以说这首词也不是毛主席写给周总理和叶剑英两个人的 。
大多数人都认为是毛主席写给周总理的,但是“父母忠贞为国酬”,这句话又说不通,因为周总理和毛主席的父母没有参加革命,更没有参加共产党,也就谈不上“父母忠贞为国酬” 。
到底是谁写给谁的呢?且看下文分析 。
“父母忠贞为国酬”这句话很值得玩味 。
“忠贞为国酬”这句话说的很直白,不是写诗词的行话,也是写诗词的大忌 。
看来是刚学写诗词的人所为 。
特别是“国酬”二字更是生硬无趣 。
通观毛主席写的所有的诗词,没见到过象“忠贞为国酬”这种动宾结构的这样写法 。
往下看,“何曾怕断头?”“怕断头”三字早见于“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 。
留得子胥豪气在,三年归报楚王仇 。
”是革命烈士杨超的一首七绝 。
常见于 五、六十年代的语文课本里面的一篇课文,和共和国同龄人比较清楚了解这回事 。
这种政治情操情感,为解放前后三年出生的人所接受的正统教育,而且根深蒂固 。
“何须怕断头”同“何曾怕断头”只一字之差,解放前后三年出生的人要写诗就很自然的会借用 。
阅历所使然也 。
再来看“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这句话 。
“如今天下”四字很俗是一句平常的口头语,毛主席是写诗词的大家,不可能这样写进诗词里,犯这种诗词的低级 写作错误 。
红遍、江山二词毛主席写过,“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是何等的气派壮观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是何等的气宇轩昂 。
再看“江山如 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多么寓意含蓄,富有诗意 。
“靠谁守”三字更是生硬直白无一点诗意 。
我们看毛主席是怎样表达“靠谁”二字的意境,“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写出了一种神的意境 。
由此可以推断这首《诉衷情》上半阙是一个年青人所写,很可能是个高干子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