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园林庭院的诗词 描写庭院风景的古诗词( 三 )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又斜风细雨 。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萧条庭院,脉然睡觉如天远,人倦懒摇团扇 。
小景写潇湘,自生凉 。
帘外蹴花双燕,帘下有人同见 。
晚凉天净月华开 。
相得玉楼瑶殿影?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已拼花前醉、旧庭院,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 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无人相伴闲 。
未作郎官际.昭君怨 &nbsp,次第来相看 。
禅僧与诗客 1 。
难成暮雨; 启齿呈编贝,弹丝动削葱 。
醉圆双媚靥,波溢两明瞳 。
但赏欢无极; 【宋】李清照髻子伤春慵更梳 。
自此聊以适,外缘不能干 。
唯应静者信,难为动者言 。
台中元侍御
描写园林的诗句“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 。
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
”--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 。
(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
(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 。
(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 。
(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 。
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 。
(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 。
(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 。
(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急】中国古代关于园林的诗词歌赋?《游拙政园》 叶圣陶 纤雨值休辰,园游恣幽赏 。
回沼抱南轩,几窗爰净朗…… 环顾卉树森,浓绿弥众象 。
稀处现楼台,微风动帘幌 。
北方是长安,冠盖属朋党 。
白日妖霾现,杀人弃沟壤 。
鸡鸣上客尊,狗苟公道枉 。
豪游金买笑,怜乞血殷颡 。
回答者: jianbo1105 - 秀才 二级 9-26 01:13中国古典园林滋生于东方文化的肥沃土壤中,并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许多园林的建造借助文人和画家,由于这些人的参与,在建造园林时,他们将自己独特的理念融入到园林景观的建造中,中国古典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感情色彩 。
中国古代绘画理论特别是山水画所遵循的最基本原则“外师造化,内发心源”被造园者巧妙地运用到造园艺术中,再加上造园者自身感情的倾注,并受当代社会哲学思想和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崇尚自然,追求虚静,逃避现实和向往原始自然状态的生活,努力营造一种“清净无为”“息心去欲”的境界 。
中国古典园林汇集了诸多的元素,为塑造一种文人所特有的恬静淡雅的趣味,浪漫飘逸的风度与质朴无华的气质和情趣 。
在方寸之中达到避凡尘,脱世俗,遨游名川大山,寄情于山水,达到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理想境界,使游人富情于景,园与人情景交融,触景生情,创造出极高的艺术境界 。
尽管园林中的山水草木,花鸟鱼禽大同小异,游观者却因各自的身份、处境和心情有别,“会心”寄情的内容也有所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即是“会心处不必在远” 。
从一草一木,一鸟一鱼的自然生态中悟出了天人合一、观物达理的永恒韵律,正是优美的田园风光和生动的自然景色使诗人的心灵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净化,而园林的构思和形成已远远超出了文人以园林自乐的狭小范围,而形成了人类躲避尘世、享受平等的大同世界,尽管它是诗人的一种幻想,但意义和影响却十分巨大 。
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得玄即真的最高境界,造园者借助园林中的景物来衬托人心中的喜怒哀乐,以中国诗词和绘画来衡量造园艺术的成就,并追求造园意境的深远 。
对境界的追求,中国古典园林由来已久 。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说是与山水画、田园诗相生相长,同步发展的 。
注重神品和韵味,并在造园中追求山水诗那种蕴含神往的境界从而达到“池塘生青草,风柳变鸣禽”或“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若云气霞蔚”这诗一般的境界 。
中国古典园林在追求诗情画意一般艺术境界的同时,将中国画的写意手法巧妙地融入造园中,并借助松柏、古梅、美竹……创造出令人神往的太虚幻境 。
历来游人在观赏江南古典园林中受到启发和联想,他们在游历中品味“晚年秋将至,长月远风来”的诗意或借助宋代大文豪东坡居士“与谁同坐?清风,明月,我”的诗句以抒发出一种高雅的情操和深远的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