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三个层次 企业战略的三个层次( 三 )


譬如老人倒在马路上 , 年轻人不敢去扶起;以为赚到钱的就是成功人士等等 , 这些错误价值导向对青少年贻害无穷 。
中国几千年语文教育强调“文以载道” , 这里的“道”就是价值观 。
我们可千万别把老祖宗优秀的传统丢弃了啊!其二为 , 审美情趣 。
审美情趣 , 是审美主体欣赏、鉴别、评判美丑的特殊能力 , 包含审美知觉力、感受力、想象力、判断力和创造力 。
“爱美之心 , 人皆有之” 。
可什么是美 , 却见仁见智 。
在语文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首先要让学生分辨什么是美 , 什么是丑?不能以怪为美、以奇为美、以俗为美 , 更不能以丑为美 。
那什么是美呢?我以为“真”是美 。
真善美 , 真是前提 , 如果失去真实、真诚、真理 , 美就没有了基础 。
一切假的东西都不是美的!“假作真时真亦假 。
”当今社会假货泛滥 , 假唱为荣 , 以假充真 , 假话连篇 , 怎么得了?真是底线 , 是美的保证 。
善也是美 。
一切善举皆为美行!善良是美德 , 培养一个善良的公民 , 胜过一百个高分数的“精致的利己主义” , 我们要为学生点滴的善行点赞 , 同情弱者 , 公平正义 , 见义勇为 , 怀有恻隐之心 , 不献媚 , 有风骨的好人都是美好之人 。
“生活中不是没有美 ,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
”我们要培养孩子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 去发现美 , 欣赏美 , 创造美 。
如果人人具有美的眼睛 , 美的心灵 , 美的双手 , 那我们的世界将是多么美好!其三为 , 文化底蕴 。
一位具有语文核心素养的人 , 必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
文化底蕴是个大概念 , 就语文学科来说 , 所谓文化底蕴 , 就是一个人对古今中外一切经典文化的积累程度 。
作为一名语文人需要什么文化底蕴呢?需要经典诗词的底蕴 。
中国是诗的国度 , 中国文化是诗性文化 , 是诗歌养育了中华民族 。
孔子曰:“不读诗 , 无以言 。
”“诗三百 , 一言以蔽之 , 思无邪 。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 , 可以观 , 可以群 , 可以怨;迩之事父 , 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
”诗教 , 让人温柔敦厚 , 让人文质彬彬 , 让人“腹有诗书气自华” 。
读诗使人灵秀 , 读诗长大的人内心灵动 , 外在秀美 。
一个气质高雅、温柔敦厚的人群组成的民族 , 是多么优秀的民族啊!需要文学名著的底蕴 。
文学名著是民族文化的集大成 , 更是民族精神和灵魂代言人 。
《西游记》培养孩子无限的想象力 , “可上九天揽月 , 可下五洋捉鳖”...
经典诗词、美文摘抄(外加赏析) 寻寻觅觅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 。
乍暖还寒时候 , 最难将息 。
三杯两盏残淡酒 , 怎敌他、晚来风急 。
雁过也 , 正伤心 , 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
憔悴损 , 如今有谁堪摘 。
守著窗儿 , 独自怎生得黑 。
梧桐更兼细雨 , 到黄昏 点点滴滴 。
这次第 , 怎一个 愁字了得!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 , 徽宗、钦宗二帝被俘 , 北宋亡 。
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 , 奔母丧南下金陵 。
秋八月 , 李清照南下 , 载书十五车 , 前来会合 。
明诚家在青州 , 有书册十余屋 , 因兵变被焚 , 家破国亡 , 不幸至此 。
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 , 赵明诚因病去世 , 时清照四十六岁 。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 , 清照把丈夫安葬以后 , 追随流亡中的朝廷由建康(今南京市)到浙东 , 饱尝流离颠沛之苦 。
避难奔走 , 所有庋藏丧失殆尽 。
绍兴二年(公元一一三二年) , 清照再嫁张汝舟 , 遇人不淑 , 旋即离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