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诗词网站 搜韵诗词门户网站( 二 )


最后他的死有些突兀,即便我们都知道不是基丁老师的错,可是必定自己的学生死了,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倒也难再轻松 。
编剧不错,摄影不错,很多景色都拍的很美,可是片子还是有些闷,可能是文化诧异的原因,那些诗读起来让我昏昏欲睡,也不知道就那几句怎么可以让那个白净的小子横刀夺爱 。
这点上我倒觉得没有《放牛班的春天》自然 。
不过也可能是俺的俗气 。
文学修养太差,梭罗的还凑合听的懂,惠特曼,雪莱就有点云里雾里了 。
影片的结尾有些像《闻香识女人》,勇敢正直的美国人民终于认识到忠于自己的灵魂是多么可贵,他们发扬1776年美利坚建国所秉承的执着精神 。
藐视权贵 。
最终获得灵魂的救赎,可所不同的是,《闻》中,将军的话最终打动了董事会,这也是正义的胜利,而《死亡诗社》中,这些学生站起来的代价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很清楚的,而这跟电影的主题是背道而驰的 。
所以,其实大抵半个小时之后我就有偏见,因为如果一个片子前半个小时很闷,结局即使激动人心都很难说服我认为这是个好片子 。
前面提到的《闻香识女人》还有《放牛班的春天》,《肖申克的救赎》都是一眼就看到的好片 。
不过,估计这个观点的确是太过偏激,《悲情城市》因为画面太糊,我看了几分钟就删了,可我决不敢说这是个滥片 。
不过同类的片子《你那边几点》我却很喜欢 。
【影评二】 在死亡中醒来——《死亡诗社》看这部电影才知道,原来自己已经死去了好久,从某个不经意间被打破的清晨开始 。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太过纯净的故事 。
我说的太过是因为它没有被商业化得很滥情,所以也成就了它票房毒药的性质 。
一群青春年少的男孩们,一个对生命有独特理解的老师,还有他们生活其中的一所刻板严格的名牌中学 。
影片主要讲了一群学生在基丁老师的指导下学会如何选择自己的人生,反抗给予他们压抑和束缚的教学体制,但又以一个学生的自杀和基丁老师的被辞为结尾 。
情节的安排行云流水,没有任何花哨,只是在喜剧式的上半场走到沉郁的结局时,多少让人有点心情黯淡了,但正是这种被现实挫败的感觉,和着最后一个场景里抑郁中的高潮,升华了该片的寓意 。
回过头细细品味时,影片丰富的内涵甚至会让人分不清,究竟谁是该片的主角,基丁老师?学生?还是如铁屋般禁锢人的心灵的体制或者说是这个现实的世界?在基丁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育人者如何在体制和教条下成为放逐者的故事 。
如果说,这部片子里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一个是象征着束缚和压抑的现实世界,另一个是体现了自由和激情的梦想的世界,那么,基丁就是这两个世界的联系点 。
他是现实世界里的老师,是拥有现实世界里诸多光环的人,但他更是指引着学生发现并珍视内心梦想的舵手(船长?),帮助学生坦然面对自己,面对生命的友人 。
他教会他们用不一样的眼光看世界,做不一样的自己,挑战那些在别人眼里是金科玉律的教条,走真正自己想走的路 。
无论是让学生撕掉权威关于诗歌的评价用自己的心去品读,还是让他们看到自己是如何随着别人的脚步改变自己的步伐的,基丁用他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