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越 诗词散论 诗词散论 下载( 三 )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
”此诗只是写洞庭西望之所见,信手拈来,毫不着力,读来的确是蕴藉空灵,情在景中,这是以韵胜 。
再看黄庭坚的《题郑防画夹》(之一):“惠崇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 。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
” 这首诗前三句写的是湖中景致及景色之动人,待到诗人欲买舟一游时,方明白并非真景,原来乃是画 。
前三句的烘托作势,目的全为闪出最后一句,足见颇费匠心,深折透辟,即以意胜 。
唐诗重韵致,所以大都情景交融,或情寓景中 。
又如像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四句均写景,并无特别深意,然其中洒脱高远,读者自能体会;其美全在情辞 。
这便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讲的“不涉理路,不落言诠” 。
而同是写庐山,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便不尽相同,前两句还是写景,但后两句却是议论,不过正因有此议论,更能让人充分领略到庐山的峰回路转 。
清人赵翼评论道:“庐山名作如林,若再实做,断难出色 。
坡公想落天外,巧于以偏师取胜 。
”的确,本诗与李白诗相比,意思较为深刻,以气骨见长;但情辞之丰腴则有所不如了 。
苏轼此诗的意义还不仅于此,读者还可从中领悟到深刻的哲理;而这也是宋诗的特色之一,即富于理趣 。
至于富理趣,唐诗中本有,像王维的《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 。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
”诗人只是叙事写景,松风山月、解带弹琴,均可资以悟道 。
最后以不答作答,耐人寻味 。
理寓于景,意在言外,这是唐诗说理的特色 。
而宋诗说理的特色,则可以照看黄庭坚的《次韵答斌老病起独游乐园二首》(之一):“万事同一机,多虑即禅病 。
排闷有新诗,忘蹄出兔径 。
莲花出淤泥,可见嗔喜性 。
小立近幽香,心与晚色静 。
”相对上一首而言,二诗其实含义相同,但黄诗在写法上较为曲折,说理更加透辟;只不过言尽句中,论到含蓄则有所不如了 。
在说理诗上唐、宋诗各有各的特色,写景诗亦然 。
再如像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北风卷地百草折),虽然极尽描摹之能事,但款款道来,数换韵脚以作停顿,步骤合拍 。
宋诗中例苏轼的《百步洪》(长洪斗落生跳波),效仿韩愈《送石处士序...
求解纳兰的《蝶恋花 散花楼送客》 这是一首送别词 。
其事是:康熙十八年,容若挚友张见阳被任命为湖南江华县令,容若为其送行,赋词 。
秋天的离别从来最伤情,多愁善感的容若并不能幸免,于是上阕,他用的那些词:“清笳”“刀尺”、“蒹葭浦”勾勒出的画面都是寒意沉沉,使人心意飘摇,心绪黯然的 。
一声声凄冷的胡笳声和捣衣声使得长满芦苇的水滨更添清冷 。
这一切,正应了江淹那句著名的离别广告语:“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 。
”如果仅仅是这样,这也不过是一首寻常的赠别词,而且它有很多用典和化用,实在不能算好,幸好还有让容若施展才气推陈出新的下阕 。
“莫被寒云,遮住君行处”本是极为萧瑟之句,似是警醒,又是担心 。
而下句“行宿黄茅山店路,夕阳村社迎神鼓 。
”又极为温暖,是宽慰语 。
是含泪微笑之挑法 。
“行宿黄茅山店路”是苦中有乐,已显豁达 。
“夕阳村社迎神鼓”一句,更别有野趣如风吹浓云、猝然破开一片新天之意 。
农家风光如新阳崭新艳美,想来让人忍不住破颜一笑,悠然神往,不觉卸了离愁 。
容若这词,有凉凉古意 。
字里行间蓦然带我回归了好几百年,不是清代,而是更遥远的唐宋,那时的送别诗词里独有洒然壮美的境界里 。
能在结尾翻转全篇词意而有突破,破而不毁 。
纳兰才力由此可见一斑 。
“村社”是农村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在每年立春或立秋后的第五个戍日举行 。
如红楼里宝玉途经乡村时对村居生活的好奇留恋一样,“夕阳村社迎神鼓”这种寻常农家的恬淡热闹,又何尝不是生在钟鸣鼎食的容若追求和向往的呢?门前若无南北路,此生可免别离情 。
天色将暮,宴席已阑 。
当真,留不住你了 。
然而也毋须强留 。
人生聚散各有因 。
人,若有必须要行的事,不如洒然上路 。
你知,明日天涯,也必有我思忆追随 。
白居易的《忆江南》三首是诗还是词,或是曲? 白居易的三首《忆江南》词赏析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