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会开幕式主诗词 医学会开幕式致辞( 二 )


流 星 不祈求太阳的光芒 ,  也不肯用作月亮的伴娘 。
脚下的路要自己闯 ,  不怕在黑暗中迷失方向; 即使生命那么短暂 ,  也无悔无憾 ,  夜空上那道亮线 , 便是向命运最有力的挑战!
山东泰安傅雨海的诗 人物小传傅雨海 , 字三山 , 号寿瀛 , 别署泰山郎中 , 新泰市龙泉村人 , 1942年生 , 大学文化 , 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 政协泰安市委第六届委员、第十届常委 , 主任中医师 , 泰安市岱寿堂胃病专家医院院长 , 山东医科大学客座教授 , 香港中外名医学会理事 , 中国中医学会会员 , 泰安市海外联谊会理事 , 泰安市汉柏书画院院长 ,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 中华诗词学会会员 , 中国甲骨文学会泰山书艺会(筹)主席 , 日本国书艺院书道展览东京美术馆特邀鉴查员 。
怡情金杏园傅雨海先生是个很重乡情的人 , 听说家乡的文化期刊编辑来访 , 欣然在金杏园迎候 。
金杏园是傅老先生的家 , 坐落在泰山摩天岭下箭杆峪 , 从外面看 , 砖屋石墙 , 是一个普通的四合院 , 但这里松柏葱郁 , 溪水缓流 , 近依虎山 , 远眺徂徕 , 高阁水榭 , 尽收眼底 。
进得院来 , 拾级而上 , 别有洞天 。
正是早春时节 , 院子正中一株高大的金杏树蕾缀枝头 , 几欲怒放;檐前数株古藤泛绿绽芽 , 盎然春意让人心清气爽 。
傅先生精神矍铄 , 气宇轩昂 , 是一位让人肃然起敬的长者 。
交谈起来 , 他乡音未改 , 谈笑风生 , 和蔼可亲 。
他给我们介绍说 , 他全家是1990年来金杏园定居的 , 从那时起 , “良师益友常来畅叙 , 外国宾朋时有造访 , 至爱亲友朝夕来聚 , 愈后病家亦往往登门谢医 , 一时间 , 小园攘攘 , 热闹非常” , 主雅客勤 , 小院的热闹 , 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主人的厚德广缘 。
后来在《雨海诗词》中 , 我们发现傅先生吟咏金杏园的诗词竟有偌多篇什 , 可见他寄情山水 , 淡泊名利 , 鸿儒白丁 , 怡然其情 。
正室为“抱一堂” , 一盏香茗 , 叙罢乡情 , 话题自然从文化切入 。
作为山东省傅氏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 傅老先生刚刚在山西平陆参加了千古名相傅说诞辰3340周年纪念活动 。
谈起古老中华文化 , 谈起傅氏祖先 , 傅老充满自豪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  培植一方文化底蕴 ,  造就一代风流 。
他感念家乡的水土对自己童年的恩泽 , 感念父老乡亲对“岱寿堂”的厚爱 , 言之挚切 , 让人感动 。
作为一代名医和著名学者 , 傅老先生知识渊博又虚怀若谷 , 治学严谨又平易近人 。
整整一个上午时间 ,  回忆祖辈行医为人处世 ,  他如数家珍;对祖上家训医训 , 他记忆犹新;总结自己数十年从医习文之道 , 他更是壮怀激烈 , 踌躇满志 。
关于医德医术 , 关于诊疗理念 , 关于甲骨文研究 , 关于诗词歌赋 , 他侃侃而谈 , 最为独特的是他的中医理念与古文字研究融会贯通 , 相得益彰 。
怕我们外行人听不懂 , 傅老不时起身 , 来到案前 , 在宣纸上写下一个个甲骨文字 , 象防患未然的“然”、“疾”、“病” , 经他分析 , 我们也似有所悟 , 原来在甲骨文象形会意中竟有着中医理论研究的神秘渊源 。
春访金杏园 , 对君应嘘叹 。
采访傅雨海 , 我们好似在读一部书;探寻他的辉煌 , 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的传奇……传奇岱寿堂泰山脚下 , 红门路60号 , 一所古色古香的二层建筑 , 镏金的匾额为书法名家李铎先生所题:“岱寿堂” 。
门前南北两侧分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贸易部授予“中华老字号·岱寿堂”和泰安市人民政府授予“百年老号·贷寿堂”的金匾石刻 , 均为2001年岱寿堂120周年大庆时所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