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朱熹诗词春日有感 朱熹春日诗词意思

读朱熹诗词春日有感 朱熹春日诗词意思

【读了朱熹的春日,我的感想是:】作业帮从《春日》中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感受到了它的温馨 。
“胜日寻芳泗水斌,无限光景一时新 。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这首诗的大意是: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
处处可以领略到东风的面容,万紫千红都呈现出唇的意境 。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天是万紫千红的,而不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也不是那种很枯槁的春天,是满园的春色,是花影的摇曳 。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上下五千年,诗歌无时无刻不在我们的身边 。
春天,是美好的季节,是充满诗情的季节;春天也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 。
自古以来,诗人喜爱春天,赞美春天,因为春天景色宜人,处处皆可入诗 。
漫步古诗百花园,歌颂春天的诗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我更喜爱朱熹的《春日》 。
《春日》朱熹诗词意思.《春日》朱熹诗词意思原诗春日 【宋】朱熹胜日②寻芳③泗水④滨⑤,无边光景⑥一时新.等闲⑦识得东风⑧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注释1、春日:春天.2、 胜日:指春光明媚的好日子.3、 寻芳:春游赏花.4、 泗水:水的名字,在山东省中部,源于泗水县,流入淮河.5、 滨:水边;河边.6、 光景:风光景物7、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8、 东风:春风《春日》这首七言诗是宋·朱熹所作,其中“万紫千红总是春”一句为名句.诗的大意是:风和日丽来到泗水边赏景,一望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很容易认识到东风的面容,满眼的万紫千红都是芳春..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译文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简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作者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南宋哲学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别称紫阳,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人.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也写过一些美妙的好诗,善于寓哲理于形象,以《春日》、《观书有感》等较著名.
做练习读古诗《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春天 泗水边 “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总是春 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三句写“寻芳”的所见所识.春回大地,诗人耳目一新.正是这新鲜的感受,使诗人认识了东风.仿佛是一夜东风,吹开了万紫千红的鲜花;而百花争艳的景象,不正是生机勃勃的春光吗?诗人由“寻”而“识”,步步深化,统率全诗的则是一个“新”字.但泗水在山东,孔子曾在泗水之滨讲学传道;而南宋时那地方早已沦陷于金国,朱熹怎能去游春呢?原来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中的“泗水”暗喻孔门,“寻芳”暗喻求圣人之道,“东风”暗喻教化,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