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十首古诗词 七上古诗词十首( 五 )


重重花木掩映这弯弯的小路 , 来到禅房 , 更觉幽静 。
悠长的钟磬声 , 在无赖俱静之中带来深远的禅意 , 使人的心灵愈加沉静 。
清晨入古寺 , 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 , 禅房花木深 。
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俱都寂 , 但余钟磬(qìng)音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在杨花落尽、杜鹃声声的时节 , 诗人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 。
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 , 诗人十分担忧 , 他想吧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 , 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杨花落尽子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 。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夜雨寄北李商隐明明是写今日离情 , 却设想未来的相逢 , 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 足见这离情事何等深沉 。
其后“巴山夜雨”便成了离情的代用词 。
要仔细品味诗句的意蕴 。
君问归期未有期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1]泊秦淮杜牧诗人乘船在秦淮河岸停泊 。
从附近酒家隐隐传来歌女吟唱《玉树后庭花》的歌声 , 诗人无限感慨 。
全诗以叙事带出议论 , 但议论并非指向歌女 , 而是指向不顾国家险难、只顾自己享乐的上层人士 。
这是诗的弦外之音 。
烟笼寒水月笼沙 , 夜泊秦淮近酒家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浣溪沙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 , 去年天气旧亭台 ,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小园香径独徘徊 。
过松源晨漆公店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 , 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 , 一山放过一山拦 。
如梦令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 , 沉醉不知归路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观书有感(其一)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后的十首古诗虽寿曹 操神龟虽寿 。
兴尽晚回舟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 , 不但在天;养怡之福 ,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 随风直到夜郎西。
山光悦鸟性 , 潭影空人心 。
万籁此都寂 , 志在千里 。
烈士暮年 。
绿树村边合 , 隔江犹唱后庭花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 , 赚得行人错喜欢 。
政入万山围子里 , 一山放出一山拦 。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 , 犹有竟时 。
腾蛇乘雾 。
浣溪沙 苏 轼 一曲新词酒一杯 。
夕阳西下几时回 , 还来就菊花 , 可得永年 。
幸甚至哉 。
无可奈何花落去 , 把酒话桑麻 。
商女不知亡国恨 。
待到重阳日 , 夜泊秦淮近酒家.夜雨寄北 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  沉醉不知归路 , 终为土灰 。
老骥伏枥 , 邀我至田家 , 但除钟磬音 , 壮心不已 。
盈缩之期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巴山夜雨涨秋池 , 青山郭外斜 , 歌以咏志 。
过故人庄 孟浩然故人具鸡黍 , 却话巴山夜雨时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 。
去年天气旧亭台 , 禅房花木深 。
泊秦淮 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 。
开轩面场圃 。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 , 初日照高林 。
曲径通幽处 , 争渡 ,  惊起一滩鸥鹭 。
观书有感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小园香径独徘徊...
七年级的唐诗宋词各十首 我翻了翻以前初中的语文书 , 这些都是七年级所学的古诗词:次北固山下王湾(唐)客路青山外 , 行舟绿水前 。
潮平两岸阔 , 风正一帆悬 。
海日生残夜 , 江春入旧年 。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 。
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