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诗词歌赋 古代优美的诗词歌赋( 四 )


白居易的《长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 , 六宫粉黛无颜色 。
还有《西洲曲》 春水绿悠悠 , 送郎到江头 。
郎逐孤鸿远 , 何日回西洲 。
春水碧依依 , 送郎到天际 。
郎去天涯外 , 何日回湘西 。
春水波漫漫 , 送郎到玉山 。
日日记期程 , 该是还时何不还 。
郎去天涯远 , 鸿书无半点 。
小儿要阿爹 , 为妻若何言 。
郎去十二年 , 年年柳条青 。
小儿弄柳笛 , 奈何离别情 。
几回登小丘 , 向月忆折柳 。
思郎郎不知 , 愁字上心头 。
几回依栏杆 , 误识九江船 。
呼郎客相笑 , 归来泪涟连 。
日日苦相思 , 相思若春水 。
抽刀斩不断 , 直下阿山北 。
日日苦相恨 。
相恨如秋风 。
挂帆拦不住 , 直下赤嵌城 。
日日苦相怨 , 怨郎还无还 。
叶落几春秋 , 花开又一年...
古代著名的诗词歌赋? 此情可待成追忆 , 只是当时已惘然 。
— 李商隐《锦瑟》 春花秋月何时了 , 往事知多少 。
小楼昨夜又东风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栏玉砌应犹在 , 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 李煜《虞美人》有悲欢离合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婵娟!—(宋)苏轼《水调歌头》衣带渐宽终不悔 , 为伊消得人憔悴 。
—(宋)柳永《凤栖梧》路曼曼其修远兮 , 吾将上下而求索 。
— 屈原《离骚》青青子衿 , 悠悠我心 。
—《诗经·郑风·子衿》上邪!我欲与君相知 , 长命无绝衰 。
山无陵 , 江水为竭 , 冬雷震震 , 夏雨雪 , 天地合 , 乃敢与君绝 。
—《汉乐府·上邪》去年今日此门中 , 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 , 桃花依旧笑春风 。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在天愿作比翼鸟 , 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 , 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众里寻他千百度 ,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宋)辛弃疾《青玉案》花自飘零水自流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此情无计可消除 ,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
—(宋)李清照《一翦梅》月上柳梢头 , 人约黄昏后 。
—(宋)朱淑真《生查子》我住长江头 , 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 , 共饮一江水 。
问世间 , 情是何物 , 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元好问《摸鱼儿》窈窕淑女 , 君子好逑—(春秋)《诗经·周南·关雎》一日不见 , 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 错、错、错!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 莫、莫、莫!—(宋)陆游《钗头凤》君不见 , 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 , 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 , 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 千金散尽还复来 。
—(唐)李白《将进酒》1. 杨柳 。
它源于《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 ,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 雨雪霏霏” , 杨柳的依依之态和惜别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 。
“柳”与“留”谐音 , 古人在送别之时 , 往往折柳相送 , 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 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
如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 。
2. 长亭 。
古代路旁置有亭子 , 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 。
如北周文学家庾信《哀江南赋》:“十里五里 , 长亭短亭 。
谓十里一长亭 , 五里一短亭 。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 在古代送别诗词中不断出现 。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 , 对长亭晚”等 。
3. 南浦 。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 , 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原 《九歌河伯》“与子交手兮东行 , 送美人兮南浦”这一名句有很大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