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水的诗词有哪些?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词( 七 )


(杜甫《望岳》)7、 登东山而小鲁 , 登泰山而小天下 。
(孔子)水1、 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2、 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
(李白《将进酒》)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 休将白发唱黄鸡 。
(苏轼)4、 桃花潭水深千尺 , 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5、 至于夏水襄陵 , 沿溯阻绝 。
(郦道元《三峡》)6、水皆缥碧 , 千丈见底 。
游鱼细石 , 直视无碍 。
(吴均《与朱元思书》)7、“日映青丘岛 , 尘起邯郸陆 。
江移林岸微 , 岩深烟岫复”(《循役朱方道路》)8、“山嶂远...
描写山水景色的诗句王维在隐居辋川时 , 曾创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诗 。
他自编为《辋川集》 , 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绝句各二十首 , 内容主要是描写辋川别业附近的风景 , 抒发隐居生活的情趣 。
先看其中的《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 , 山中发红萼 。
涧户寂无人 , 纷纷开且落 。
寂静的山涧里 , 辛夷花自开自落 , 自生自灭 , 不假外物 , 不关世事 , 也无人知晓 。
这是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 也是诗人王维主客观契合一体的独特意境 , 简直就是佛家空无寂灭观念的象征境界 。
所以明代文论家胡应麟说 , 此诗是“入禅”之作 , “读之身世两忘 , 万念皆寂 。
”(《诗薮》内编卷六)王维在这里所创造的意境 , 生于象外 , 是一种诗境与禅境的合一体 , 它具有极大的暗示性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能取得这种艺术成就 , 不能不说是得利于他对佛学的钻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
王维被后人称作“诗佛” 。
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
母亲崔氏持戒安禅三十余年 。
王维和弟弟王缙“俱奉佛 , 居常蔬食 , 不如荤血”(《旧唐书·王维传》) 。
王维于31岁时 , 妻亡不再娶 , 孤居一室 , 屏绝尘累 , “迥无子孙”(《责躬荐弟表》) 。
他还撰有多篇有关佛教的诗文 , 对佛学有较高的造诣 。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 , 王维信仰的是禅宗 , 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禅 。
南宗禅是佛教思想与中国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结合的产物 , 它的那套随缘任运的人生哲学 , 为中国士大夫知识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备的处世良方 。
而南宗禅的某些修持方法 , 又和中国特色的诗歌创作有相通相似之处 。
宋代文论家严羽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 , 诗道亦在妙悟”(《沧浪诗话》) 。
妙悟即是对禅的识见力 , 也可表现为对艺术的感受力 。
诗和禅都需要敏锐的内心体验 , 都重启示和象喻 , 都追求言外之意 。
南宗禅讲“顿悟” , 常使用形象的表达方式传法 , 特别强调直觉、暗示、感应、联想在体悟中的作用 。
王维参禅有得 , 自然对这种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体会 。
他把自己对佛法的理解融汇到人生观中 , 把宗教情感化为诗思 , 创造出一种“空”、“寂”、“闲”的诗的意境 。
禅宗崇尚山林胜景的风格 , 也对王维自觉地亲近山水 , 发掘山水的美学价值 , 具有引导和启示作用 。
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这样描写他的内心体验: 独坐幽篁里 , 弹琴复长啸 。
深林人不知 , 明月来相照 。
诗人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弹琴长啸 , 无人知晓他的存在 , 只有明月来相伴 。
大自然最了解他内心的孤独 , 明月的清辉带给他一种寂静的快乐 。
物我合一而物我两忘 , 禅意与诗情水乳交融 。
《鹿柴》也是这样的: 空山不见人 , 但闻人语响 。
返景入深林 , 复照青苔上 。
展开...
描述山水的诗句有哪些?青山不老 , 绿水长存 (明?罗贯中) 水万物之本源也 (春秋齐国?管仲)源清则流清 , 源浊则流浊 (战国赵国?荀子) 源清流洁 , 本盛木荣 (汉?班固) 清泉自爱江湖去 , 流出红墙便不还 (清?查慎行) 楚水清若空 , 遥将碧海通 (唐?李白) 春来遍是桃花水 , 不辨仙源何处寻 (唐?白居易) 湖光秋月两相和 , 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 , 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 野旷天低树 , 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流水如有意 , 暮禽相与还 (唐?王维) 北望燕云不尽头 , 大江东去水悠悠 (宋?汪元量) 水真绿净不可睡 , 鱼若空行无所依 (宋?楼钥) 飞流直下三千尺 , 疑是银河落九天 (唐?李白) 南湖秋水夜无烟 , 耐可乘流直上天 (唐?李白) 一道残阳铺水中 , 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呤》 山高月小 , 水落石出.陆游《后赤壁赋》 青山看不厌 , 流水趣何长——唐.钱起《陪考功王员外城东池亭宴》 江作青罗带 , 山如碧玉簪——唐.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百川沸腾 , 山冢碎甭.高谷为岸 , 深谷为陵.《诗经》 江流天地外 , 山色有中无.王维 《汉江临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