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诗词长沙词( 四 )


它与作者的另一首词《沁园春雪》所描绘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北国风光,均是古典诗词中前所未有的雄奇伟丽的全景式风景画 。
风华正茂 一段峥嵘岁月 崇高美表现于内在方面,则为伟大高尚心灵的反映 。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在《论崇高》一文中,就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 。
这首词的下半阕着重抒情,正是这种伟大心灵回声的抒发 。
这种抒发,首先是通过回忆引出的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作者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 。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 。
大约是在毛泽东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所写的 。
毛泽东同志从1911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 。
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 。
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在这峥嵘岁月里,作者和他的同学如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
诗人巧妙地化用了《庄子·田子方》中“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的意境,来形容新时代的青年从旧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由奔放的胸襟 。
(挥斥,自由奔放的意思 。
方遒,正当旺盛有力的意思 。
过去有人解释“挥斥”为批判驳斥,“方遒”为专家权威,是不准确的 。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这是对“峥嵘岁月”“挥斥方遒”的进一步具体化 。
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 。
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 。
在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 。
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
这些既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具体内容,又是写作这首词的时代背景 。
了解这个背景,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词中闪耀着的革命者崇高心灵的美的光芒 。
中流击水 一腔拿云心事 “少年心事当拿云 。
”(李贺《致酒行》) 诗人和同伴们的拿云心事,从“携来百侣曾游”到“粪土当年万户侯”,可说是直抒胸臆,尽情倾吐,如长江大河,滔滔而下,气势磅礴,痛快淋漓 。
在结尾时“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则是采取象征手法,形象地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壮志 。
“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
”一种解释认为“击水”为游泳,在激流中奋臂划水,掀起的浪花甚至阻挡了飞速前进的船舶 。
我总感觉这一意境与作者赞扬“百舸争流”的精神不太符合 。
我倾向于“中流击水”即“中流击楫”的转化 。
《晋书·祖逖传》:祖逖“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后来“中流击楫”就成了立誓复兴祖国的代词 。
在这里正表示诗人要在新时代的大潮里,乘风破浪,鼓...
请详解毛泽东诗词《从汀州向长沙》之历史的背景和诗词的主题含义内...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 1930年7月 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 。
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 。
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 。
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 。
注释: 蝶恋花:词牌名,又称鹊踏枝,宋晏殊改之 。
黄公略:1928年参加平江起义,1930年任红三军军长,1931年10月战死于江西吉安 。
当时他留守闽西根据地 。
1930年3月,周恩来去莫斯科参加苏共十六大,李立三暂时掌管上海中央 。
6月,他指派中央特派员涂震农到闽西招开汀州会议(又称南阳会议),命令红军趁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混战之机进攻南昌和长沙 。
会上成立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革命军事委员会,负责此项行动 。
毛泽东率红一军团趋南昌而不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