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和情感鉴赏 高中古诗词鉴赏及赏析( 二 )


(一)表现手法1.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直抒胸臆指的是诗中有直接表达喜怒哀乐和理想愿望等情感的字句 。
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幽幽,独怆然而涕下 。
”直接抒情,表达了一种旷世的孤独感 。
还有如“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都是直抒胸臆,真切感人 。
借景抒情在古诗中很常见,因为中国诗人作诗有一个共同的宗旨——诗贵在含蓄 。
诗人的感情往往通过景物描写含蓄地表现出来,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以丞相祠堂的冷落凄清来表达命运不济,壮志难酬的失落;李清照《声声慢》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表达出无限的凄凉之情,感人至深 。
2.象征和托物言志象征是借用某种...
古诗赏析 《无题》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恋情诗: 这句话出自:唐朝的李商隐‘《无题》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解释:身上没有彩凤那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心灵却像犀牛角一样,有一点白线可以相通 。
赏析:诗人这两句诗显然是在写自己的爱情遭遇 。
他同自己的爱人分处两地,不能相见,所以说“身无彩凤双飞翼” 。
尽管不能相通,但两人在思想感情上却早已契合、沟通,“心有灵犀一点通”即指此而言 。
下句常为后人所借用,但已不限于指爱情 。
古书记载,有一种犀牛角名通天犀,有白色如线贯通首尾,被看作为灵异之物,故称灵犀,“一点通”的想象也由此而来 。
清人冯舒说:“次联衬贴流丽圆美,‘西昆’一世所效 。
”(见《瀛奎律髓汇评》),可见其影响之深 。
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一)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② 。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③ 。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④ 。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⑤ 。
【注解】: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
3、送钩:也称藏钩 。
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 。
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
4、分曹:分组 。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 。
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
6、鼓:指更鼓 。
7、应官:犹上班 。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 。
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 。
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卯;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
① 诗当作于唐文宗开成四年(839),诗人时在京城任秘书省校书郎 。
这是一个“方阶九品,微俸五斗”的小官,诗人在政 治上仍然是沉沦下僚 。
原题共两首,另一首是七绝,其中有“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之句,可知诗人怀想 的当是席间的一位贵家女子 。
清代查为仁以为是指“王茂元家妓”(《莲坡诗话》),赵臣瑗以为是指“其闺人”(《山满楼 笺释唐人七言律》),可供参考 。
② 画楼、桂堂,指贵家华丽的楼宇居室 。
③ 灵犀,有灵性的犀牛角 。
相传犀角上有一道白纹,由角端直通大脑,感应异常灵敏,此喻相爱双方心灵的感应与暗通 。
④ 送钩,古代宴席间的游戏,又称藏钩,以猜中此钩藏于何人手中为胜 。
分曹,分组 。
射覆,亦宴席间的游戏,将物品放 在巾盂等的下面让人猜,猜不中者罚酒 。
⑤ 听鼓,唐时五更二点则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应差 。
兰台,汉代藏图书秘籍的宫观,唐高宗时曾改秘书省为兰台 。
转蓬,蓬草无根,随风飘转,喻身不由己的处境 。
这是一首恋情诗 。
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