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词大会看文化传承 中国诗词大会文化

从诗词大会看文化传承 中国诗词大会文化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火热是否能推动传统文化的发展个人认为,如果把推动传统历史文化的重任加到中国诗词大会上,那么毫无疑问,肯定是有些负重了 。
诗词,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比如传统建筑文化、古文文化、书画文化、戏曲戏剧文化、传统节日文化、中医药文化等等 。
老祖宗遗留下的东西,好多好多,有些是后人永远无法超越的经典,诗词大会的火热,是对过去忽略的传统文化的冲击,肯定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
期待如此,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
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火爆的原因及意义》 今天,打开电视看到中央电视台正在播出中国诗词大会,看了之后很受启发 。
以前听说过这个节目,但是没有认真看,今天看了,觉得节目很精彩 。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从小学开始,我们就经常教会儿童背唐诗宋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些古诗小学生耳熟能祥 。
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古诗词走了学生,走进了人们,人们在吟诵古诗词中感受着韵律的美,情境的美,感受着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乐趣 。
参加古诗词大会来自于各个行业,有工人、有农民、有警察、有大学生 。
在这里多数擂主都是大学生,今天看到一个女孩已经是连续三届的擂主 。
在今天的挑战中,她再次蝉联成为第四届擂主 。
其中,有一名同济大学的学生,能够背下近万首古诗词,真是了不起 。
今天嘉宾点评也十分到位,对古诗的作者及作品解释得也十分到位 。
让人更加热爱古诗词 。
自从习同志任总书记以来,他十分重视传统文化,在多次场合谈到传统文化重要性,并提出要大力发扬传统文化 。
为此,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文件,把传统文化纳入到中小学教育教学之中 。
实验小学自成立就把打造中华传统文化校作为办学特色的主题,通过校园环境的创立,学生吟诵《弟子规》,教师学《论语》、欣赏中华古诗词、研发校本教材等形式使传统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心灵 。
在营造书香校园的过程中,又增加了一项每周一诗,效果也非常好 。
虽然,我们在传统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工作做得还不细,还不实 。
有些工作还是在流于形式 。
今天通过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让我感到从小加强孩子诗词教学很是重要,让孩子从小背诵更多的古诗不只是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更重要的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熏陶,学生在吟诗作赋中能够提升思想境界,提高学生品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修养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在证明孩子书读多了,诗词背诵多了,自然从内往外的有所改变 。
所以,要进一步加强古诗教学,从现在开始要制定出孩子小学六年级应该背诵的古诗的诗目,不能只满足于教材的那几首古诗,要扩展古诗内容,要求小学六年级要背诵不少于一百二十首古诗,开学初就要把要求背诵的诗目发给各班,一年二十首,要求学生不但会背,更要理解古诗的意思 。
高年级要加强诗词的学习,要通过晨诵时间多诵读一些名家诗词,从而丰富阅读内容 。
中华诗词大会是一个很好的节目,它给所有人一些启迪 。
特别是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传统文化要从小学抓起,诗词要从小学背起,把这些诗词好好地传承下去,不但是增加了知识,更是一种责任,这种责任就是要时刻记住,诗词演读着历史,诗词传播着文明,诗词代表着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象征 。
特别是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我们更加认真学习古诗词,让传统文化成为复兴的一种力量,引领着我们大步向前 。
中国诗词大会如何践行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问题在于我国目前尚缺乏自觉建构对外文化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意识 。
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文化巨人,也累积数之不尽的伟大文艺作品 。
这就需要有国家形态的传统文化对外传播推广的战略构想,并将其纳入国家文化发展决策蓝图,并从长远考虑如何分层分批采取具体实施步骤,从经费上、措施上、人才培养上面向世界强力打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国家形象名片 。
毫无疑问,从近二十年世界性的自发形成的汤显祖热来看,今年无疑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将中国文化融入世界的契机,但我们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