衬托庭院的诗词 描写庭院的诗词( 十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刘禹锡《赏牡丹》)在唐代牡丹就已被推崇到"国花"的地位,以其国色天香赢得唐代人的喜爱 。
据不完全统计,仅《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五十多位作家的一百多首吟咏牡丹的诗歌 。
这些诗歌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有很高的成就,丰富和发展了我国的咏物诗创作 。
一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
"(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从牡丹含苞欲放的时候开始,诗人们就开始挥毫动笔,"青苞虽小叶虽疏,贵所高情便有余 。
"(孙鲂《题未开牡丹》)尽情抒发心中对牡丹的喜爱,描写唐朝社会的风俗习尚,以及各种看花、赏花的情形 。
"朝日照开携洒看,暮风吹落绕栏收 。
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 。
"(徐夤《牡丹花二首之二》)就连平时喜爱的诗书,也只好随它与尘埃为伴了 。
在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有用诗来回答朋友们对牡丹花事的询问,有在诗里描写以牡丹为 花片为人饯行……"为爱红芳江砌阶,教人扇上画将来 。
"罗隐还写了一首《扇上画牡丹》的诗 。
即使这样诗人们仍感到没有述尽心中的爱花之情,孙鲂又作了一首《牡丹落后有作》,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情怀 。
在诗人们的笔下,牡丹花的千种神态,万般风姿,一写尽然 。
但是唐代诗人们并没有完全陶醉在牡丹花的美妙之中,他们透过牡丹繁盛的表面现象,敏锐地发现其背后隐藏着的社会问题,通过诗歌表达了他们对劳动人民困苦生活的同情 。
这是唐人吟咏牡丹之作中思想性最高的,白居易的《秦中吟》之十《买花》诗可作为代表 。
其诗云: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李商隐十七岁就以文才受到令狐楚的赏识,被聘请到令狐楚的幕府里作官,受到令狐楚的指点,学习做奏章 。
这个时候李商隐正是人生得意,风华正茂 。
当他看到盛开的牡丹,想到令狐楚对他的栽培,挥笔写下了一首七律《牡丹》诗: 绵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 。
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 。
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
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 。
首名用孔子见南子的典故,《典略》:"夫人在锦帏中,孔子北面秘首,夫人自帏中再拜,"环佩之事 然 。
次句用鄂君泛舟的典故,《说苑》:"鄂君乃揄修袂,行而拥之,举绣被而复之 。
"从盛开的牡丹联想到这些历史典故,又以这些历史典故中的人物来表现绿叶丛中娇艳的牡丹所给人的印象,显示出牡丹的韵致引起读者美丽的遐思 。
何焯评:"非牡丹不足以当之,起联生气涌出 。
"(见《李义山诗集》沈厚土爽辑评本) 三四句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动时一刹那垂手触动玉佩,在一转身时飘起长裙,典见《西京杂记》所载"戚夫人善为翘袖折腰之舞 。
"这两句描摹了牡丹在春风中枝叶摇曳的情景,十分生动 。
诗的五六句借《世说新语》所记石伦用蜡烛为炊之事,和《襄阳记载》刘季和所说:"荀令君至人家,坐处三日香 。
"描写牡丹开放时的光采和芳香,给人的感受很强烈 。
诗的最后两名用江淹梦中得五笔和巫山神女的典故,托化出令猎狐楚对他的器重和栽培,以及他自己对令狐楚心怀的感激之情,抒发了诗人荡漾的春心,使牡丹平添了无限妩媚 。
纪昀说:"八句八事,却一气鼓荡,不见用事之迹,绝大神力!"(见《玉溪生诗说》)这首诗的好处就在于发展了用事的枝了,把死典用活了,丰富了构思和诗的表现力,显示出李商隐的才华 。
不久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因爱李商隐的才华,任为书记,并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
从此李商隐就在党派争斗的夹缝中过日子,再也没有昔日赏花时的那种高兴心情了 。
唐文宗开成三年的暮春时节,李商隐在长安应试博学鸿词科落第,由长安动身回径原,途经回中,(今甘肃固原增内)住在逆旅,恰遇苦雨天气,院子里的牡丹刚刚绽苞,就被一阵狂风疾雨打落 。
诗人回想往事,触景生情,借牡丹以寄慨身世,写下了著名的《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