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澍有名的诗词 有名的诗词( 四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置酒会友,乃人生快事,又恰值「怀才不遇」之际,于是乎对酒诗情,挥洒个淋漓尽致 。
诗人的情感与文思在这一刻如同狂风暴雨势不可挡;又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
时光流逝,如江河入海一去无回;人生苦短,看朝暮间青丝白雪;生命的渺小似乎是个无法挽救的悲剧,能够解忧的惟有金樽美酒 。
这便是李白式的悲哀: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愤慨而又极豪放 。
表是在感叹人生易老,里则在感叹怀才不遇 。
理想的破灭是黑暗的社会造成的,诗人无力改变,于是把冲天的激愤之情化做豪放的行乐之举,发泄不满,排遣忧愁,反抗现实 。
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喜、转狂放、转激愤、再转狂放,最后归结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纵横捭阖,力能扛鼎 。
全诗五音繁会,句式长短参差,气象不凡 。
此篇如鬼斧神工,足以惊天地、泣鬼神,是诗仙李白的巅峰之作 。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
这首诗约作于天宝三载(744),时李白在长安 。
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
"对影成三人"句构思奇妙,表现了他孤独而豪放的情怀 。
《李诗直解》:"此对月独饮,放怀达观以自乐也 。
"傅庚生《中国文学欣赏举隅》:"花间有酒,独酌无亲;虽则无亲,邀月与影,乃如三人;虽如三人,月不解饮,影徒随身;虽不解饮,聊可为伴,虽徒随身,亦得相将 。
及时行乐,春光几何?月徘徊,如听歌;影零乱,如伴舞 。
醒时虽同欢,醉后各分散;聚时似无情,情深得永结;云汉邈相期,相亲慰独酌 。
此诗一步一转,愈转愈奇,虽奇而不离其宗 。
青莲奇才,故能尔尔,恐未必苦修能接耳 。
" 月下独酌 李白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 。
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 。
月儿,你那里晓得畅饮的乐趣?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玉兔,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 。
月听我唱歌,在九天徘徊不进,影伴我舞步,在地上蹦跳翻滚 。
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 。
月呀,愿和您永结为忘情之友,相约在高远的银河岸边,再见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 。
我今停杯一问之 。
人攀明月不可得 。
月行却与人相随 。
皎如飞镜临丹阙 。
绿烟灭尽清辉发 。
但见宵从海上来 。
宁知晓向云间没 。
白兔捣药秋复春 。
嫦娥孤栖与谁邻 。
今人不见古时月 。
今月曾经照古人 。
古人今人若流水 。
共看明月皆如此 。
唯愿当歌对酒时 。
月光长照金樽里 。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 。
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
悠悠万世,明月的存在对于人间是一个魅人的宇宙之谜 。
“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劈头一问,对那无限时空里的奇迹,大有神往与迷惑交驰之感 。
问句先出,继而具体写其人神往的情态 。
这情态从把酒“停杯”的动作见出 。
它使人感到那突如其来的一问分明带有几分醉意,从而倍有诗味 。
二句语序倒装,以一问摄起全篇,极富气势感 。
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下大抵两句换境换意,尽情咏月抒怀 。
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会使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于追攀时,她许会万里相随,依依不舍 。
两句一冷一热,亦远亦近,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