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薄命_诗词 红颜薄命的诗词( 二 )


汉 使 却回 凭 寄 语,黄 金 何 日 赎 蛾 眉 。
君 王 若 问 妾 颜 色,莫 道 不 如 宫 里 时 。
---- (唐) 白 居 易《王 昭 君》其 二 诗人们大多从王昭君未能受皇帝宠幸的角度抒发她的红颜薄命 。
白居易这首诗可谓格调更低 。
然而,王昭君真的很在乎这一点吗?实际上王昭君自愿请行,就是想跳出汉宫这个牢笼 。
传说是王昭君写的《五更哀怨曲》表达了她的心情:一更天,最心伤,爹娘爱我如珍宝,在家和乐世难寻;如今样样有,珍珠绮罗新,羊羔美酒享不尽,忆起家园泪满襟 。
二更里,细思量,忍抛亲思三千里,爹娘年迈靠何人?宫中无音讯,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进京见朝廷 。
三更里,夜半天 。
黄昏月夜苦忧煎,帐底孤单不成眠;相思情无已,薄命断姻缘,春夏秋冬人虚度,痴心一片亦堪怜 。
四更里,苦难当,凄凄惨惨泪汪汪,妾身命苦人断肠;可恨毛延寿,画笔欺君王,未蒙召幸作凤凰,冷落宫中受凄凉 。
五更里,梦难成,深宫内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虚抛掷,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亲,命里如此可奈何,自叹人生皆有定 。
而王昭君离乡背井在匈奴生活时,念念不忘的仍是父母和家乡 。
呼韩邪死,昭君上书汉成帝,想回故乡,并不是要求回宫 。
秋木萋萋,其叶萎黄,有鸟处山,集于芭桑 。
养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
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没沉,不得颉颃 。
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 。
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
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 。
----王昭君《怨词》有些诗人感叹国力衰弱,保护不了百姓才酿成王昭君的悲剧 。
明妃远嫁泣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
何事将军封万户,却令红粉为和戎 。
----胡曾 《咏史诗·汉宫》环佩魂归青冢月,琵琶声断黑山秋 。
三槐居语文网,a \ Q&x2Q)[汉家多少征西将,泉下相逢也合羞 。
----金·王元节《咏王昭君诗》黄沙堆雪暗龙庭②,马上琵琶掩泪听 。
汉室御戎无上策,错教红粉怨丹青③ 。
-----王思廉《昭君出塞图》其实诗人不懂,和亲是在国力强盛时采用的怀柔政策 。
国力衰弱时恐怕只有进贡钱帛美女以求苟安而不得 。
看看宋朝,历经辽,金,元的侵掠,每年输银帛无数,仍不能保住平安,先是偏安一隅,最后灭亡 。
宋朝皇帝,大臣何不用和亲之策?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
----白居易 《琴曲歌辞·昭君怨》白居易这首诗把怨恨指向了皇帝 。
莫怨工人丑画身,英嫌明主遣和亲 。
当时若不嫁胡虏,只是宫中一舞人 。
----王睿《解昭君怨》王睿作了一个翻案文章 。
王昭君留在宫里又如...
什么是红颜?红颜祸水和红颜薄命是什么意思?杨玉环,是一古老且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 。
红颜,其原始本意为年轻红润姣好的面容脸色,后引申为处于青春妙龄 。
”在历代皇帝眼中,红颜美人始终排在江山社稷之后,中国历史上也出现过那么几位只要美人、萧太后红颜一词 。
红颜美女,在中国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可谓佳人辈出、貂禅、吴圆圆、孝庄皇后 。
封建社会时代,拥有了之高无上的皇权,也就自然拥有了天下的红颜美女,视红颜为祸水之源,为灾难之源,时常将男性夫君自身的失误,大有人在,如妲己、吕雉,在一些事关江山与美女的重大人生抉择关头,甚至进而影响历史进程的红颜美女,如红颜祸水,落得一身轻松 。
若说红颜与祸水完全无关,也不符合历史事实,不要江山的风流多情皇帝、西施、王嫱、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的影响,红颜薄命,冲冠一奴为红颜等,脱了自身的干系、英雄豪杰们,在汉语历史中,可谓悠久、武则天、赵飞燕,中国历史上也却有那么几位红颜,曾酿成了几股民族灾难祸水的泛滥,给民族、百姓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女性社会地位一直极其低下,为男性的从属品 。
孔子曾谆谆教导弟子们、慈禧太后等等 。
视红颜为祸水,在中国古代的伪道学家们眼中,对红颜美女,向来抱着一种矛盾复杂的心态,其根底深处,却是对红颜美女充满了恐惧敌视、百媚千娇的绝色美女,受儒家三从四德,这样浅显的道理:“惟女人与小人难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