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贯 诗词 童贯( 十 )


却又因在浔阳楼题反诗而被判成死罪 。
幸得梁山好汉搭救 , 在刑场把宋江救上梁山 , 坐了副头领 。
后在攻打曾头市时 , 晁盖脸中毒箭而亡 , 遂坐上头把交椅 。
从此 , 梁山主题由聚义厅改为忠义堂 , 头目增长到了一百单八将 , 又相继打败童贯、高俅以及天下八方节度使并活捉高太尉 , 梁山也发展到了鼎盛 。
日后 , 宋江率众为朝廷招安 ,  并北上抗辽大获全胜并迫使辽主投降 ,  随后又讨伐了王庆、田虎不失一将(指108将)都取得了胜利 , 唯独在讨伐方腊起义军的过程中 , 梁山好汉死伤过半 , 虽最终生擒方腊 ,  但宋江本人却被所赐御酒毒死 。
出场回目:第18回《美髯公智稳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出场次序:第25位上山回目:第40回《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上山次序:第23位死亡回目:第100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死亡次序:第73位性格及形象作为文学形象 , 宋江是整部小说中最丰满、最立体、最复杂、最有艺术魅力的一个人 。
宋江的性格是在说话人的描述中逐渐丰富起来的 。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曾引元人陈泰《所安遗集·补遗》中《江南曲序》 , 云其“童艹时 , 闻长老言宋江事” , “宋之为人 , 勇悍狂狭” 。
《水浒传》成书过程中 , 又结合杂剧戏曲的刻划 , 对其人其事进行了全面“包装” 。
宋江是《水浒传》里边名号最多的一个 , 宋江的绰号有四个 。
一出场就介绍了宋江的三个绰号 , 这三个绰号实际上就是介绍了宋江的三个性格特点:一个是黑宋江 , 因为他长得面黑 , 身体比较矮 , 这是就他的形体来讲的 , 并不是如林冲、关胜等人英武挺拔 , 也不如吴用、公孙胜等人那样温文尔雅文质彬彬 , 他长的其貌不扬 。
第二个是孝义黑三郎 , 讲的是他对待父母 , 讲究孝道 , 他的孝道贯穿到了他的思想当中 , 成为他思想的一个部分 , 并且是他的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支撑点;第三个是及时雨 , 讲的是他仗义疏财 , 扶危济困 , 这在后面他陆续和弟兄们交往中能够看得出来 , 在这一点上他做得到位 。
这三个绰号实际上重点介绍了宋江平时的为人和喜好 , 而且都是正常工作之外的表现 , 比如“爱习枪棒”、“ 挥金似土”、“ 排难解纷”、“ 扶人之困”等等 , 这些好处多都具有一些江湖上的感觉 , 在民间宋江是一个喜欢做好事、愿意做好事的热心人 , 无论是在家庭伦理上还是在社会关系中他以自己的作为赢得了大家普遍的认可 。
还有从“浔阳楼宋江吟反诗”可以看出宋江有谋略 , 有志向 , 不满足于现状 。
宋江的形象一直不能讨好 。
《容与堂刻本水浒传》沙弥怀林述语有“若夫宋江者 , 逢人便拜 , 见人便哭 , 自称曰‘小吏小吏’ , 或招曰‘罪人罪人’ , 的是假道学真强盗也 , 然能以此收拾人心 , 亦非无用人也 。
当时若使之为相 , 虽不敢曰休休一个臣 , 亦必能以人事君 , 有可观者也 。
”金圣叹则认定作者“痛恨宋江奸诈” , 他也认为“宋江是纯用术数去笼络人” , 所以“时迁、宋江是一流人” , 在一百单八人中“定考下下” 。
但大多数人不喜欢宋江 , 是因为他一直是梁山好汉中的主降派 , 并最终导致了起义军和他自己的悲剧命运 。
宋江的诗词宋江这一形象 , 抵牾、矛盾之处颇多 。
不是其性格的复杂性使然 , 而是塑造他的作者们人多手杂、意见不一所造成 。
《水浒》中托名宋江的诗词 , 就诗词而言 , 确有可观之处;它们是“宋江”思想、情感、欲望的真切表达 , 故而丰富了他的形象 。
在民国学者唐圭璋编注的《全宋词》(1931年着手编纂 , 至1937年初稿竣事 , 1940年在长沙出版)中收录有宋江的《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和《念奴娇·天南地北》 。
[一]第39回《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西江月·自幼曾攻经史》李雪健所饰宋江自幼曾攻经史 , 长成亦有权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