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诗词 李白 李白安史之乱的诗( 五 )


行路难(其一) 【题解】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在朝廷里受到同列者的嫉妒、诽谤,自知不为当权者所容,乃愤然辞朝而去 。
辞别朝廷后不久,作《行路难》三首,此即其一 。
《行路难》原为古乐府杂曲歌辞,大都写世路艰难或离别悲伤一类的主题 。
此首表现前途茫然、障碍重重的苦闷,以及冲破险阻、实现理想的信心 。
【原文】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静夜思 【题解】 李白自开元十二年(724)离开蜀中之后,便长期客居他乡,此篇即为思乡而作 。
《乐府诗集》将其列入《新乐府辞·乐府杂题》 。
关于其文,清人数种选本全文作“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宋元选本文字稍异,为“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
”今人多从前者 。
【原文】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
秋浦歌(其十五) 【题解】 《秋浦歌》为共十七首的组诗,约作于天宝年间盘桓于秋浦(今安徽贵池县)时,抒其怨愤与愁郁 。
此为第十五首,为此中佳作 。
【原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梦游天姥吟留别 【题解】 本篇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
题一作《别东鲁诸公》 。
天姥,山名,在今浙江新昌吟,诗体名,歌行体之一 。
作于天宝四载(745),在此前一年,李白在都城长安受权贵排挤,被放出京,抵达山东 。
其时,他将由东鲁南游吴越,行前以此诗赠友人 。
【原文】 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 。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
李白经历了安史之乱吗?李白经历了安史之乱 。
天宝十四载(755)十一月爆发了“安史之乱” 。
李白由宣城流亡到郯中,后隐居庐山 。
在这期间,他写了一些反映战乱的诗歌,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
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十二月,肃宗派 弟弟永王以搞敌平乱为号召,在江陵招募将士数万能人,顺江东下,路经庐山辟李白为幕僚 。
李白出于报国安民的诚意,加入了永王幕府 。
肃宗与永王之间矛盾很深,肃宗深怕对方抢夺自己的帝位,便发兵征讨 。
至德二载,永王兵败被杀,李白也以从逆罪被抓进监狱,第二年长流夜郎(今贵州省桐梓一带) 。
乾元二年春,李白行至三峡遇赦放不觉,后往来于宣城、历阳等地,仍然密切关注着时局的发展 。
上元二年,李白61岁,听到李光弼率大军征讨史朝义的消息,还曾请缨从军,半道因病而还 。
宝应元年(762),李白到当涂投靠族叔李阳冰,十一月病逝,享年62岁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 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
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发动的战争,是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促使唐代开始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
由于发起反唐的指挥官以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 。

【安史之乱的诗词 李白 李白安史之乱的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