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写楷书的长篇诗词 毛笔字帖楷书古诗词( 二 )


敦煌研究院研究员、中国硬笔书法家协会委员李正宇说:“敦煌硬笔写本的发现和研究 , 无可置疑地证明了硬笔书写在中国古代实用领域的存在和流行 。
”据李正宇介绍 , 这批硬笔写本主要出自敦煌藏经洞 , 也有近百年来莫高窟其他洞窟、佛塔、烽燧遗址的陆续发现 , 从笔画造形看 , 敦煌硬笔写本字体平整 , 粗细均匀 , 富有现代硬笔书法的“线”感 , 没有毛笔书写顿笔、回峰、肥瘦结合、点面相间等“面”的特征 , “显然是用竹、木、骨、角等材料削制的硬笔蘸墨写成” 。
与写本相印证的是书写工具的发现 。
上世纪进行的探险和考古发掘中 , 西方探险家和中国考古工作者曾在中国西部发现过10多枚由竹管、芦苇管、竹批、红柳等材料削制的硬笔 。
1906年英国人斯坦因从新疆若羌县米兰遗址发现芦苇管笔 , 1972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甘肃武威市张义堡西夏遗址发现竹管笔 。
从形制上看 , 这两种笔极为相似 , 都用木质材料精工削磨 , 有锋利的笔尖和马耳形笔舌 。
让人吃惊的是 , 这两种笔的笔舌正中都有一条缝隙 , 呈双瓣合尖状 , 与今日钢笔笔舌有异曲同工之妙 。
1991年 , 在敦煌市西北哈剌淖尔湖东南岸汉代高望燧遗址中 , 一名矿工发现了一枚汉代觚、二枚铜箭镞及一件竹子削制的器物 , 这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最早的竹锥笔 , 时间已有近两千年 。
李正宇说 , 中国史书中有“古笔多以竹”的记载 , 敦煌高望燧遗址发现的这枚汉代竹锥笔 , 就属此类 。
该笔形状扁平 , 一头平齐 , 一头削尖 , 从笔尖残留的漆痕看 , 显然已经用于写字 , 正好印证了中国古代“竹梃蘸漆而书”的历史事实 。
李正宇认为:“硬笔书写才是中国书法的源头和母体 , 作为书写工具 , 毛笔的大量出现和使用是秦代以后的事 , 先秦时期 , 中国书法都是硬笔书法 。
根据文献考证和实物对比 , 甲骨文、大小篆、古隶、秦隶等书体都可判定为硬笔书体 。
”据史书记载 , 中国书法的“毛笔时代”到西汉时期才真正来临 。
毛笔的改良、丸墨的发明、纸的创造都是秦汉时期的事 , 而这些都是毛笔大行于天下的前提条件 。
李正宇说:“作为书...
适合“写书法”的诗词有哪些?《鹊桥仙·纤云弄巧》宋代:秦观 纤云弄巧:苏轼 丙辰中秋 , 低绮户 , 照无眠?雁过也 , 冷冷清清 , 凄凄惨惨戚戚?把酒问青天 , 又岂在朝朝暮暮 , 佳期如梦 , 忍顾鹊桥归路 。
三杯两盏淡酒 , 怎敌他、晚来风急 。
不知天上宫阙 , 今夕是何年 。
我欲乘风归去 ,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登岳阳楼》 唐代: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转朱阁 , 正伤心 。
不应有恨 ,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杜甫 昔闻洞庭水 , 今上岳阳楼 。
吴楚东南坼 , 乾坤日夜浮 。
亲朋无一字 , 老病有孤舟 。
戎马关山北 , 凭轩涕泗流 。
3 , 兼怀子由 。
明月几时有 1 。
憔悴损:一水)总为浮云能蔽日 , 长安不见使人愁 。
2 , 又恐琼楼玉宇 , 高处不胜寒 。
起舞弄清影 , 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 。
金风玉露一相逢、《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 , 飞星传恨 , 银汉迢迢暗度 , 欢饮达旦 , 大醉 , 却是旧时相识 。
满地黄花堆积 , 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 作此篇: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 , 凤去台空江自流 。
吴宫花草埋幽径 , 晋代衣冠成古丘 。
三山半落青天外 , 二水中分白鹭洲 。
(二水 一作:偏向) 4、点点滴滴 。
这次第 , 怎一个愁字了得!(守着窗儿 一作 。
乍暖还寒时候 , 最难将息 。
(度 通:渡)柔情似水 , 便胜却人间无数 。
两情若是久长时 。
5、《声声慢·寻寻觅觅》 宋代:李清照 寻寻觅觅 , 到黄昏、《登金陵凤凰台》 唐代 , 月有阴晴圆缺 , 此事古难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