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四季诗词 关于四季的古诗词( 三 )


唐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唐 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 。
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汉阳》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忆山中》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 李白《古风》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 刘昚虚《阙题》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 刘昚虚《积雪为小山》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意为:道路被白云遮断,春景与青青的流水一样绵延不断 。
唐 刘昚虚《阙题》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唐 李华《春行即兴》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 。
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前两句形容花色红,柳絮素 。
后两句谓日色渐长.春色淡远,唯听鸟雀调嗽,无人来往,独有柴门而已,唐 杜甫《春运》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唐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林花著雨燕支湿,水荇牵风翠带长 燕支:胭脂 。
荇:荇菜,一种水生草本植物 。
唐 杜甫《曲江对雨》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 萱草:一种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草 。
此句说萱草萌芽,侵陵雪色 。
漏泄:透露 。
唐 杜甫《腊日》江汉春风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远怀舍弟颖观等》春城而色动微寒 唐 杜甫《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而色动微寒 。
”朝来新火起新烟,湖色春光净客船 朝:早晨 。
唐 杜甫《清明二首》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唐 杜甫《绝句漫兴九首》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 阳和:春天的和暖之气 。
唐 钱起《春郊》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
唐 戴叔伦《苏溪亭》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半;多数 。
未匀:参差不齐 。
唐 杨巨源《城东早春》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唐 张籍《春...
关于四季的古诗词 《咏柳》【唐】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 。
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
鉴赏首句写树,柳树就像一位经过梳妆打扮的亭亭玉立的美人 。
柳,单单用碧玉来比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 。
二是碧玉这个字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 。
“碧玉”二字用典而不露痕迹,南朝乐府有《碧玉歌》,其中“碧玉破瓜时”已成名句 。
还有南朝萧绎《采莲赋》有“碧玉小家女”,也很有名,后来形成“小家碧玉”这个成语 。
“碧玉妆成一树高”就自然地把眼前这棵柳树和那位古代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联系起来,而且联想到她穿一身嫩绿,楚楚动人,充满青春活力 。
故第二句就此联想到那垂垂下坠的柳叶就是她身上婀娜多姿下坠的绿色的丝织裙带 。
中国是产丝大国,丝绸为天然纤维的皇后,向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那么,这棵柳树的风韵就可想而知了 。
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
总的来说,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到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 。
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
关于描写四季的诗歌! 现代:四季恋歌 苦楝叹 我默默地生长 珍藏百年的梦想 只为行色匆匆的你 能作片刻的驻足凝望 我静静地开放 那满树美丽的淡紫啊 化作彩蝶翩然坠下 在幽冷的清晨徒然心碎神伤 夏花吟 不要 用你的热情围剿我 在你炙热的目光里 我无处逃脱 我为什么要逃脱 就让我熔化作一缕轻烟吧 好在你的头顶久久盘桓 不要 用你的狂野袭卷我 在你飓风般的拥抱里 我早已零落成泥 你如何知道 我甘愿零落成一支残荷 酣睡在你沉默的胸前 秋之思 走过五月,思念依然疯长 穿透绿荫,夏日越发忧郁 蒹葭苍苍的秋水边 是伊人伶俜的守望 莫回首啊,莫回首 回首枉神伤 舞之魂 我本是一只快乐的精灵 天地间自由地轻舞飞扬 无意惊醒你寂寥的灵魂 坠落在你温润的掌心 于是 粉身碎骨 只为濡湿你干渴的唇古代: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