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 诗词 纪录片 诗词中国纪录片

求推荐,有没有关于古诗词的纪录片这个纪录片系列叫.基本网上都能找到在线播放的视频.节奏大都很缓慢.与其是说诗歌不如说是那个诗歌的年代.恩.下面是网上的介绍.★林海音:《两地》Home in Two Cities 林海音除了是一位著名作家,也是台湾文学的重要推手 。
她以北平城南故事为背景所写的著名小说《城南旧事》,曾被翻译成各种语文并被改编成电影及绘本,奠定了林海音的文学地位 。
她创办的文学杂志与出版社「纯文学」,培育无数作家,她自家的客厅更是人人称道的文艺沙龙 。
北京城南的英子,到了台北城南变成文坛上令人尊崇的「林先生」 。
导演杨力州以林海音「双乡╱两地」的特殊身分切入,随着女儿夏祖丽娓娓道来的声线,走入她的书桌、生活圈、编辑台,特殊年代里的风声鹤唳与担当,以及那一块奋力开拓的纯文学园圃 。
她是战后台湾文学从襁褓到成熟,那无私又勇敢的母亲 。
林海音:《两地》Home in Two Cities导演/杨力州 VS-2479 电影本片─55分钟 幕后花絮─96分钟 ★周梦蝶:《化城再来人》The Coming of Tulku 周梦蝶为台湾重要诗人,诗风以禅意佛学为特征,又被称「诗僧」 。
出生于河南,1947年来台后一度在台北武昌街摆书摊,专售诗集与文学作品,成为早期重要文学地景 。
曾获得第二届中央日报文学奖成就特别奖(台湾)、国家文艺奖(台湾)等,作品《孤独国》于1999年获选为「台湾文学经典」 。
导演陈传兴借用了佛经典故,以周梦蝶的一天隐喻其一生中的风景,从日常生活中穿插映射其思维、信仰、写作、情缘,带领观众一窥诗人孤独国的世界,几段生命里的流徙与坎坷,因病痛带来的改变与启发等 。
全片影像风格意境幽远,极富禅意诗情 。
周梦蝶:《化城再来人》The Coming of Tulku导演/陈传兴 VS-2478 电影本片─163分钟 幕后花絮─111分钟 ★余光中:《逍遥游》The Untrammeled Traveler 余光中为两岸三地华人最著名诗人之一 。
自十六岁开始写作,出版专书达五十多种,涵盖散文、诗集、评论,并翻译多部重要外国作品,对华人文坛与学界皆有深刻影响 。
出生于南京,1949年来台,就读台大外文系,与覃子豪等人共创「蓝星诗社」,曾获得国家文艺奖(台湾) 。
余光中夫妇目前定居于台湾高雄 。
本片跟随着余光中夫妇的游屐,牵引出诗人的乡愁、文学启蒙、写作风格与文坛交游,以及其走过中西思潮交会澎湃的岁月 。
在那些铿锵的思维与文句垒迭起来的生命史中,最后他将身心都托付给岛屿南方的海湾,和夫人一起,静静陪伴对方的烛光 。
余光中:《逍遥游》The Untrammeled Traveler导演/陈怀恩 VS-2481 电影本片─75分钟 幕后花絮─87分钟 ★郑愁予:《如雾起时》Port of Mists 郑愁予为台湾著名诗人,其作品《错误》、《赋别》等作数十年来传颂不坠,《郑愁予诗集》被选为「三十年来对台湾社会最具影响力的三十本书之一」 。
出生于济南,1949年来台,大学毕业后赴美参与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 。
曾获国家文艺奖(台湾)、时报文学奖(台湾)等重要奖项 。
《如雾起时》以郑愁予同名诗作为向导,切入诗人的生命历程 。
他曾在港口工作、熟稔于水手与离别,从以诗会友煮酒焚叶的烫热年代,历经爱荷华时期的冲激,以及任教于耶鲁后的静定与博观 。
年复一年,诗人始终守着这美的行业,高高举起风灯,在世界的脸上镶嵌光影 。
早期的浪漫咏叹虽渐褪,却更显其炉火纯青 。
郑愁予:《如雾起时》Port of Mists导演/陈传兴 VS-2480 电影本片─90分钟 幕后花絮─101分钟 ★王文兴:《寻找背海的人》The Man Behind the Book 王文兴为台湾著名作家,其作品《家变》在1973年发表时引起争议,因形式、内容甚至语言都是全新的,这部作品至今仍被讨论不断 。
生于福建,1946年举家迁台,高中毕业后至台大外文系与同学白先勇等人创办《现代文学》杂志,影响台湾文坛甚巨 。
曾获得国家文艺奖(台湾)、艺术及文学勋章的骑士勋位(法国) 。
本片以21个线索为主轴,藉由年轻小说家寻访的踪迹,串起王文兴的文学生涯 。
导演林靖杰并藉由影像、照片、手稿、动画、舞台剧、即兴朗诵等形式,展现了一个信守文字信仰、珍重对待写作、以缓慢换取深刻的文学身影 。
让读者观众得以凝见,那在斗室内如同挖掘壕沟般一斧一凿搬运着胸膛内的土,小说家与自己搏斗的每一夜…… 。
王文兴:《寻找背海的人》The Man Behind the Book导演/林靖杰 VS-2482 电影本片─103分钟 幕后花絮─112分钟 ★杨牧:《朝向一首诗的完成》Towards the Completion of a Poem 杨牧为台湾著名诗人、散文家与学者,作品影响文坛深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