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诗词全文 范曾七律诗( 三 )


1956年 丙申 18岁 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
1957年 丁酉 19岁 家庭剧变,大兄被划为“右派”,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
从此品德高尚、学识过人的大兄受尽磨难,前后逾二十年 。
此年由恩师郑天挺推荐、魏宏运先生支持,经挚友李群超奔走,转学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 。
时“反右”正烈,美术史系主要教授王逊先生被划为“右派”,而精通美术史的江丰先生亦在劫,美术史系半年后解散,范曾转入中国画系 。
由于“反右”前期与李群超、倪明近、蒋原寰以“四右派人士”署名发表支持储安平先生的大字报,被视为“右倾”,万幸未划归“右派” 。
1958年 戊戌 20岁 “大跃进”开始 。
时初见美院中国画系老师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郭味蕖、李斛、刘凌沧、常任侠、尚爱松、黄均、宗其香、沈叔羊诸先生,其中受蒋兆和、李苦禅、李可染诸大师影响最深 。
少年风华,刻苦自励,猛志常在,一年级时成绩尚不足观,二年级后,各科成绩均为优秀,尤受李苦禅、李可染先生所激赏 。
1960年 庚子 22岁 入蒋兆和画室 。
蒋先生为当代著名人物画家,谦逊为人,不骛名利,其学养品格,深深感染着一代青年学人 。
在北京学习期间,姐范泰任职化工部,假日每相聚 。
大学时学费皆由二兄范临、姐范泰供给,亲情云隆,没齿难忘 。
1962年 壬寅 24岁 毕业创作,辅导老师为刘凌沧先生,画《文姬归汉》 。
画毕呈郭沫若先...
谁知道>的诗词?莽神州赋范曾云浮千秋,江山万古,是一片心头的圣址和净土 。
有共工来破,有女娲来补,有历代志士仁人荡尘涤垢、驱陈除腐 。
哺我有天降雨露,饱我有垄亩禾黍,她是生我、养我、爱我、抚我的慈母 。
导水有大禹的锄,劈山有五丁的斧,论天地有众妙之门的太极图,撑天地有傲骨铮铮的大丈夫 。
道既存,德不孤,漫道古今风物殊 。
问北国的严霜皓雪,问江南的绿草平芜,问半壁海日,问晓霞暮雾,问戍卒嫠妇,问睿智顽鲁,问列宗列祖,五千年文明是乐是苦? 天无语、地无语,但只见桃花尽日随流水,但只见寒雨连江夜入吴 。
永恒的逝水如斯,永恒的苍茫沉浮 。
君不见五千年轮番的寒暑,五千年不尽的荣枯,五千年的玉帛变鼙鼓 。
找平天下的圣贤,寻治家国的良图,无李白的如弦大道,有屈原的漫漫征途,深祷她国泰民富,深祷她天朗地苏 。
我们的笔顿之山安,导之泉注 。
曾几番击节长歌,风卷云舒;曾几番濯浪飞舟,天低吴楚; 这是一首浩荡悲怆的歌,是一首恢宏壮丽的赋,一首十亿朵莲花簇拥着、奉献给莽神州的歌赋,一首灵魂深处回旋的神州赋 。
有关花的诗词【年代】:唐【作者】:元稹——《菊花》【内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
【作者】字微之,河南河内人 。
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 。
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 。
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 。
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白体" 。
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 。
【注释】: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
【赏析】: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
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 。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 。

【范曾诗词全文 范曾七律诗】

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
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 。
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
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