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喻字地诗词 带比喻的古诗词( 三 )


”(《杜诗镜铨》卷八)“即今倏忽已五十 , 坐卧只多少行立 。
”诗人虽用“倏忽”二字 , 然从“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都是读者可以想见 。
由于年老力衰 , 行动不便 , 因此坐卧多而行立少 。
体弱至此 , 却不能静养 , 因生活无着 , 还须出入于官僚之门 , 察言观色 , 养活一家老小 。
一生不甘俯首低眉 , 老来却勉作笑语 , 迎奉主人 。
内心痛苦不言而喻 。
不禁悲从中来 , 忧伤满怀 , 而发出“悲见生涯百忧集”的概叹 。
此为全诗之诗眼 , 它把诗人的情绪凝聚到“悲”字上 。
它不仅因老而悲 , 也因贫而悲 , 更因依附别人、缺乏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而悲 。
尤可悲者 , 诗人不是悲一时一事 , 而是悲其一生 。
悲其一生为人民而悲 。
“悲见生涯百忧集”实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 这是全诗主线 , 它与诗题相呼应 , 又因往昔境遇凄惨而悲 , 联想到当时老窘之境而悲 , 在结构上可谓承上;由此出发 , 为以下具体描写家贫先写一笔 , 可谓启下 。
“入门依旧四壁空 , 老妻睹我颜色同 。
痴儿不知父子礼 , 叫怒索饭啼门东 。
”写家中凄景 。
一进家门 , 依旧四壁空空 , 家无余粮 , 一贫如洗 。
老夫老妻 , 相对无言 , 满面愁倦之色 。
只有痴儿幼稚无知 , 饥肠辘辘 , 对着东边的厨门 , 啼叫发怒要饭吃 , 经过诗人的具体描写 , 其忧伤痛苦之状 , 如在眼前 。
为了表现百感交集的感慨 , 诗人以数字强化衬托悲状 , 强化悲的情怀 。
例如 , 诗中以“十五”比“五十” , 就划分了自我的两个时代 。
以“ 八月”果熟 , “一日”上树“千回” , 来形容“十五”岁的少年的灵敏活跃 , 天真烂漫 。
用“四壁空”写“百忧集” , 就充实了忧的内容 。
用“健如黄犊”对比“坐卧只多” , 用“走复来”对比“少行立” , 用“强作笑语”对比“悲见生涯” , 更见出悲的氛围之浓 。
尤其令人心酸的是 , 诗人还将自己的童心少年和自己的痴儿作了对比 。
自己年少时 , 无忧无虑 , 不愁吃穿 , 却想不到已入老境之际 , 自己的儿子却饥饿难忍 , 啼叫怒索 。
在诗人笔下 , 不仅如实地表现了自己的凄凉处境 , 而且逼真地写出了老妻、痴儿的表情、姿态 , 非常富于人情味 。
杜甫在《进雕赋表》中 , 称自己的作品善于“沉郁顿挫” 。
这也表现在《百忧集行》中 。
它“悲愤慷慨 , 郁结于中” , “沉郁苍凉 , 跳跃动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
诗人不幸的遭遇 , 切身的体验 , 内心的痛楚 , 在诗中化为一股股情感流。
它回旋激荡 , 悲愤呼号 , 久久不息 。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 , 字子美 , 自号少陵野老 ,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 , 汉族 , 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 ,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 , 其诗被称为“诗史” 。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 , 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 , 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
他忧国忧民 , 人格高尚 , 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 , 诗艺精湛 ,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 影响深远 。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 , 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
带梦字的诗句或描写梦的诗句欧阳澥 【句】 离家已是梦松年 。
刘昚虚 【句】 归梦如春水 , 悠悠绕故乡 。
薛莹 【句】 花留身住越 , 月递梦还秦 。
段成式 【句】 虱暴妨归梦 , 虫喧彻曙更 。
段成式 【句】 梦里思甘露 , 言中惜惠灯 。
司空图 【句】 地凉清鹤梦 , 林静肃僧仪 。
赵嘏 【句】 松岛鹤归书信绝 , 橘洲风起梦魂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