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美景诗词语言 过雪山草地诗词( 四 )


实际上 , 那场春雨多象是佛家净瓶倾下的圣水 , 把万物洗涤得明净空灵 。
只不过万物把禅境和诗境融会得太妙了 , 他并没有让禅理压倒诗趣 。
当然 , 我们关注的是那种对农家生活的赞美之意 , 欣赏的是山水美的灵光 , 而不必孜孜求其禅理 。
王维是一位诗歌、音乐、绘画、书法兼长的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味摩诘(王维)之诗 , 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 , 画中有诗 。
”(《书摩诘蓝田烟雨图》)其言精辟 , 切中肯綮 。
王维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画家 。
他用萧疏清淡的水墨笔法作画 , 创水墨山水 , 自成一家 , 被后人称作山水画南宗的开山祖 。
他的绘画强调写意 , 追求神似 , 表达主观情致 , 故“画物多不问四时 , 如画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莲花同画一景” , “难可以形器求也 。
”(沈括《梦溪笔淡》引张彦远语)所以 , 王维又被称为中国文人写意画之祖 。
绘画能得神似 , 也就有了诗的情韵和意趣 , 即画中有诗 。
用这种绘画思想去凝视自然山水 , 发为咏叹 , 造境入诗 , 必然诗中有画的神韵 。
王维在绘画、音乐、书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艺术素养 , 使他在诗歌创作时 , 比一般诗人更能精确地、细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响以及大自然的千变万化 , 并将之诉诸笔端 。
也更会用辞设色 , 注意诗歌音调的和谐 。
诗中有画的意境 , 诗中有音乐的流畅 , 诗中有书法的变化 。
这样就无形中形成了他独有的“诗中有画”和“百啭流莺 , 宫商迭奏”的诗歌艺术风格 。
我们在欣赏他的山水诗时 , 应紧紧把握这个特色 。
王维善于概括地...
形容风景很美,自己却没有心情去欣赏美景的诗词有那些 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 , 水面初平云脚低 。
几处早莺争暖树 , 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 , 浅草才能没马蹄 。
最爱湖东行不足 , 绿杨阴里白沙堤 。
【背 景】[编辑本段]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的 , 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 , 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
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 。
写于长庆三年(823) , 是一首七言律诗 。
钱塘湖就是杭州西湖 , 那里气候宜人 , 山川秀丽 , 更兼楼观参差 , 映带左右 , 自唐代以来 , 一直是游览胜地 。
提起西湖 , 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 , 淡妆浓抹总相宜” 。
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 , 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 。
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 , 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 , 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 , 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 , 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
白居易少年时代就对杭州神驰向往 , 唐穆宗长庆二年(822)秋 , 他由忠州刺史改任杭州刺史 , 终于实现了这一夙愿 。
长庆四年夏 , 他又改任苏州刺史 。
在杭州任职的六百天里 , 诗人不仅带领民众筑堤浚井 , 为地方做了不少好事 , 而且也饱览西湖的山光水色 , 写了许多吟咏西湖风景的诗篇 , 《钱塘湖春行》即其中之一 。
【注 评】[编辑本段]选自《白氏长庆集》 。
钱塘湖 , 及杭州西湖 。
白居易(772-846) , 字乐天 , 晚年又叫香山居士 。
太原(现属山西)人 。
唐代大诗人 。
注有《白氏长庆集》 。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 , 名承福 , 宋时改名广化 。
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 , 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 , 孤峰耸立 , 景色秀丽 , 为湖山登临胜地 。
2、贾亭:即贾公亭 。
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 , 贾全出任杭州刺史 , 于钱塘潮建亭 , 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