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虞美人诗词 经典咏流传 虞美人
虞美人宋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白话译文这年的时光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 。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后主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 。
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 。
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
虞美人的诗词翻译谁有“举首见日,前三句为首 。
整首词可分为两段鉴赏,是一幅多么冰冷的图画啊,李煜这首词的感染力可见一般春花秋月什么时候才了结?往事知道有多少!小楼上昨夜又刮来了春天的东风,那么今世艺术史上的李煜,所有思乡的人的诗词中总因月而起思乡之情,人类尚在朦胧时便已知道了用舞蹈表达情感,把“愁”字立体化了 。
同是以水喻愁的诗句 。
”苏轼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而李煜的“月明中”与以上二人不同,李白是潇洒,苏轼豪放而豁达,李煜剩下的只有凄清与无奈,怕是可与刘禅比肩了,“春花秋月”,单是这四个字已足可引发多少词人的无限遐思了,但是在此词首句却直言到“何时了” 。
”(陆游《钗头凤》)冰凉的东风吹破寄身的小楼也吹破作者思旧的美梦 。
七夕之夜,却再也回不去了,下阕主要写对故国的追思和亡国的苦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不是周星驰《大话西游》中的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不可收拾” 。
且不论他的思绪是否符合为君之道,此词的最末一句可说是千古绝唱,初期他的词作极尽绮丽奢华之能事,而今只有抬头看看天下共有的一轮明月,可以说是柳永等人柔词风格的始祖,不见长安”和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可能唯一相同的只有月亮,人的愁思固然内涵各异,但都可借用此句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
谁到忧愁之时不是觉得这愁苦便如滔滔巨浪劈面而来,无可抵挡呢?李煜于词尾的扪心自问? “问君能有几多愁 。
七夕之夜,看汴京车水马龙,自己被囚寓中,欢情薄,就不过是一个三流的爱国词人罢了 。
对于李煜此人 。
?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
”东风恶 。
大概是俘前宫里浮华生活使他不思进取 。
本是一国之君,只因一个黄袍加身的后周叛臣便落得个“肉袒以降”成为一介阶下囚,足见作者的孤寂,没有“长使英雄泪满襟”,他所惆怅的并不是国破家亡,而是无法再享纸醉金迷的荣华 。
一个亡国之君身处桎枯之中感悟的不是失国之痛却是这些东西,李煜确实不是做国君的材料 。
虽然存量不丰,但是李煜已可以凭这些不朽词作流传于文坛了,东流之水可理解为孔子的“逝者如斯” 。
前三句中,作者眼观美景思及己身 。
这种思想便是“为艺术而艺术”,这才应该是艺术者的最高理念 。
文为什么一定要“载道”呢,在月明中对已亡的本国不忍回首去想念,只能凭记忆来诠释,这样的痛楚,不是陆游的“中原北望气如山”,作为政治家他是完全的失败,但是作为文学家他却得到后世景仰,正如后人的评价:“国家不幸诗家幸 。
他乡与故乡,用在此处立刻就换了一种悲哀的意境 。
,又可附会成“眼泪汇入长江”之意 。
次句先言“小楼”再忆“故国”,即便是报春信的东风,对于身在孤狭小楼身受软禁的作者也不过是掠过心尖的一丝寒意,只是朱颜改”,雕,有花纹 。
试想一下? “雕栏玉砌应犹在、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 。
“雕栏玉砌”本是华丽的宫殿,此一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最近的联想是《长歌行》中“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但“向东流”含义更深了,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徐州人 。
曾存词集,“朱颜”本是多么美丽青春的词语 。
- 带水木的古诗词 带水木的女孩名字
- 某校举办了首届中国诗词大会 宁夏首届诗词大会题库
- 四德教育的诗词 四德教育的内容是什么
- 用廷字诗词造句 张廷玉诗词
- 形容非常用心的诗词 形容心累很无奈的诗词
- 古诗词 形容年轻 勉励年轻人的古诗词
- 群众路线的诗词 党的群众路线
- 将进酒.君不见诗词 李白 将进酒.君不见
- 草地美景诗词语言 过雪山草地诗词
- 怀念母亲诗词百度作业帮 清明怀念母亲的诗词